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木耳“住”进棚 变成致富“金耳朵”
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联合社让水稻育秧大棚再“生金”
文章字数:788
  育秧大棚内,农户正在忙着采摘木耳。
  胡建军 本报记者 罗彦坤
  秋意渐浓,又到了木耳的收获季。走进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联合社,40栋水稻育秧大棚里,一排排菌包摆满棚室。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变身成“食用菌基地”,农户正在忙着采摘,一朵朵肉质肥硕的木耳承载着种植户的丰收喜悦。
  联合社理事长卢士明告诉记者,今年雨水丰沛,木耳收成比往年都要好。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培肥了地力,不仅使种植户得到了双份收益,还带动了庭院经济发展,一举多得。
  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联合社成立于2014年,以有机稻米生产为主业。近年来,在水稻育秧大棚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种植了果菜野菜,更带动了食用菌产业发展。
  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能够长出“宝”来,得益于一整套的完备设施。该联合社的育秧棚区是通河县育秧示范基地,建设标准较高,每一圃苗床下都铺着一尺厚的炉灰和苯板,隔凉透水功能强。此外,每栋水稻育秧大棚配有现代化喷淋灌溉系统,木耳菌包每天“淋浴”十几次,湿度得到很好控制,半个多月就能出一茬。“这木耳特别嫩,从露头到开伞就一周工夫,不抓紧摘都耽误下一茬。”一位正在采摘的农户告诉记者。
  棚室食用菌产业还带动了乡村庭院经济发展。不少农家院的空地被利用起来摆上菌包,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收购。卢士明算了一笔账:每个菌包能出一两干木耳,每斤干木耳能卖50元,每栋棚占地1亩,轻轻松松就能有三四千元收益。
  近年来,通河县大力推广水稻育秧大棚二次综合利用,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技术。尤其是在食用菌栽培应用方面,品种包括黑木耳、赤松茸、香菇、黄蘑、灵芝、羊肚菌等十几种。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订单种植,统一销售。种植户不用担心销路和价格,完全按照合同办事。
  卢士明表示,联合社共有水稻田29万亩,育秧大棚百余栋。下一步,要提高种植技术,让棚内再“生金”,带动更多种植户踏上致富路。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