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论哈尔滨在百年党史中的独特地位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记东
文章字数:2298
  哈尔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具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哈尔滨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年党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一、哈尔滨是最早广泛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城市
  哈尔滨工人阶级成为全国最早接触俄国布尔什维主义和受革命思想启蒙与洗礼的队伍。
  为了修建中东铁路,沙俄从中国和俄国招募了几十万工人。在俄国招募的工人中有一定数量的布尔什维克成员,他们主要在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开展革命活动,领导、组织罢工和集会,创办和散发革命报刊、传单,向中国工人介绍、宣传俄国国内斗争和工人运动情况,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1917年3月,哈尔滨产生了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并于4月创办哈尔滨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家“红党报纸”《劳动之声》;同年5月1日,哈尔滨3万中俄工人罢工,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在秦家岗教堂集会,游行示威,高举红旗,上书“工党万岁”“民主大同”等标语。哈尔滨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城市。罗章龙到哈尔滨考察工人运动后认为,哈尔滨工业较集中,工人阶级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较早,觉悟程度较高,特别是铁路工人多次举行大罢工……已具备了发展党员的条件。
  二、哈尔滨是党领导革命活动的重要枢纽
  以哈尔滨为红色交通枢纽,这条通往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曾留下许多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瞿秋白、张太雷、俞秀松、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高君宇、林育南、李大钊、陈独秀、彭述之等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先进分子,都通过中东铁路,经由哈尔滨到莫斯科。
  1922年初,中共北京地委派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运。受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派遣,马骏于1922年2月到达哈尔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1923年,李大钊决定派陈为人和李震瀛到东北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和筹建党团组织。1923年10月,东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正式成立,它直属中共中央领导,负责人为陈为人。
  当年,曾任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曾和陈潭秋一起来到哈尔滨,领导中东铁路工人斗争。中共中央委托哈尔滨县委设立秘密接待站,接待和护送党的六大代表,包括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邓颖超、罗章龙、夏曦、张国焘等人在内的40多位代表安全地由哈尔滨接待站过境。东北首支人民抗日武装创建者张甲洲、东北抗联重要领导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等抗日英雄都是从满洲省委所在地的哈尔滨奔赴到东北抗日最前线;革命烈士朱瑞等都在哈尔滨留下了重要的红色足迹。
  三、哈尔滨是解放战争的大后方和根据地
  哈尔滨是解放战争中的大后方和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哈尔滨成为最早解放并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大城市。党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彭真、张闻天等在哈尔滨留下过红色印记。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作为东北解放区最大的城市,哈尔滨在民主建政、改造城市、政权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对“城市领导乡村”的革命道路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全方位探索与实践,确立了城市工作的方针、城市中的政策与施政纲领、城市中的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城市中的群众工作以及城市中的党建工作等诸多全新执政准则与内容,为其他解放区和新中国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哈尔滨作为重要后方基地,在支前慰问、战勤动员、参军参战、军需军工生产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国解放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哈尔滨作为稳固的大后方,在这里的许多中央派来的干部及部队也陆续去新解放的大城市去发挥更多的作用。
  四、哈尔滨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是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首选之地。党中央决定分批安排民主人士北上哈尔滨,筹备召开新政协。
  1948年10月21日,在哈尔滨马迭尔旅馆会议室,首批抵哈的沈钧儒、章伯钧、谭平山、蔡廷锴、王绍鏊、朱学范应邀和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高崇民等人,举行了第一次“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就《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交换了意见。协商筹开新政协实际上由此开端。
  10月23日,举行了第二次座谈会,对新政协的具体事宜进行讨论。11月15日,举行了第三次座谈会。11月25日,中共中央委托东北局负责人,在马迭尔旅馆向沈钧儒、章伯钧、谭平山、蔡廷锴、高崇民、朱学范、李德全等民主人士进一步征求意见,最后达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决定新政协筹备会会址设在哈尔滨。哈尔滨为奠定新中国政治基础、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局面以及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哈尔滨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被毛泽东誉为“共和国的长子”;13项苏联援建工程、16家“南厂北迁”企业落户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支援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技术设备支持,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时期,哈尔滨积极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国家计划单列、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和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不断与时俱进,哈洽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冰雪节是哈尔滨亮给世界的三张名片。
  在新时代,哈尔滨是国家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和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立时代潮头,积极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成为了一座开放之城、包容之城、时尚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
  哈尔滨具有丰富的党史资源,蕴含巨大的党史教育价值。无数革命先驱和社会主义建设者都在哈尔滨留下了红色足迹,众多的革命遗址都被完好保存下来并不断修缮,并建设了相当数量的党史教育基地。新时代的哈尔滨是一座红色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奋进的城市,在百年党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