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田野上的每一寸草本都是精华
文章字数:1749
  ■牛绍函
  尚志市河东东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播种秧苗时,东安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费影亮站在田头,目送无人机从地面一跃而起,蹿上天空,朝东安村百余亩稻田的中心钻去,他手中遥控器的屏幕上一片波光粼粼;无人机俯冲下来,在低空盘旋。3台大型插秧机在屏幕上次第呈现,如同曾在田地里埋头劳作的老耕牛一样赴水前行,机尾的两面红旗迎风猎猎……
  这是他带领乡亲们亲手种下的春天。38岁的费影亮挺拔、结实,蓝色衬衫配夹克,满满的精气神。大学毕业后,费影亮回乡办实业,办得风生水起。2016年,他接替父亲担任东安村党支部书记,费影亮凭借眼光与学识,创办水稻种植合作社。合作社现拥有有机水稻3600余亩、绿色水稻5600余亩,能给占东安村总人口数70%的1406位合作社成员带来300余万元的土地分红,东安村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这3台大型插秧机是年前刚购置的,总共100多万元,它速度快、不伤苗,一台顶好几台小型机器。难得见这3个家伙在同一块地上工作,我得录个视频。”这次视频记录结束得仓促,接连打进的3个电话让无人机不得不提前返航:水库的鱼群有了害病的苗头,需要他来拿主意;为收购稻壳前来考察的外企客商已在路上;第三个电话直催他立刻动身——县里召开紧急工作会议,部署庙会期间防疫工作。
  这是费影亮的生活常态,电话连着电话,事情接着事情,忙而不乱。
  会议结束时已是黄昏,费影亮马不停蹄,迎接15分钟后抵达的来访客商。客商意欲采购稻壳生产活性炭,筛选标准极为严苛,国内唯有东北地区的优质单季稻符合条件。东安村的水稻种植有百年历史,水稻种植合作社成立后获得有机认证,打造出自有品牌“迪尧精米”,成为尚志市国家级优质水稻核心区。
  “一定要让水稻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能给村里带来利润。”费影亮说。稻壳的商业价值被发现是很大收获。此前几年,他在完善合作社的产业链建设上花了不少心思,引进了“稻鸭农法”,插秧之时在稻田中放养雏鸭,鸭子喜食稗草、豸虫,却不伤禾苗,同时能提供肥料,带来了不小的裨益。为了安置水稻收割后遗留的稻草,他自费租下10万平方米的场地,打造成草编工作园区,又置备了40余台自动化编织机器,供村中以弱劳力为主的200余名产业工人免费使用,其中包括30余名残疾人。将稻草制成草绳、草帘,出口日本,或用于食用菌种植、工程施工材料,每年可增收600万元。
  广阔田野上的每一寸草本都是天精地华,不该浪费。“田中的一草一木都是辛苦劳作换来的,得让其创造价值。”
  两年前,央视着重介绍他与父亲排除万难成立合作社,最初流转土地、统一经营的倡议并不为乡亲理解,村民认为让别人料理自家良田,一万个不放心。于是,父子俩在全村人面前立下军令状,如果造成损失由他们两人承担,后又动员几名党员带头交地,攒出了一块60多亩的试验田,合作社粗具雏形;此后,规模化种植的优势得到实践的检验,村民们响应号召,东安村的现代化探索之路正式启程。
  距客商乘坐的火车到站还有5分钟,费影亮最新的调研方向是一套农业大数据监测系统。“我正在征求农业专家的意见,如果靠谱就搞它一套。”费影亮说。
  从村民口中得知,合作社成立以来,虽然乡亲们的收入和就业有极大改善,但对费影亮来说,这非但不是个赚钱的“生意”,许多重资产的置备都是他自掏腰包;有些年,还要将自己创业所得的收入大笔贴补到合作社生产运营。自己的付出他没提过,家乡的建设是头等要事,与此有关的一切投入都属天经地义。“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乡亲们把饭碗交给了我,我得对得起人家。”费影亮说。
  安顿好客商已经入夜,整个村庄沉寂下来。
  费影亮的清晨比大多数人都要来得早一些。曙色熹微之时,费影亮站在东门外的水渠旁,静听从全村历史最久的一片稻田里传出的阵阵蛙声,这是他一天里难得的安闲时刻。
  他眯着眼睛说:“去年夏天,我特意挑了个雨天,云层又厚又低,我操控无人机从极高的地方俯冲下来,穿过云雾,从天际俯瞰整个水面。那时候水稻已经成熟了,水雾笼罩,稻谷的香气不容易散去,阵阵稻香打在鼻子上。”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作家端木蕻良曾写到:“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这仿佛是为费影亮量身定作的。
  朝阳升高了,晨曦更明亮了,远处的大型插秧机缓缓开来,红旗猎猎;这片百年历史的稻田里,齐齐整整的禾苗茁壮挺拔,青春正好,正摇曳起一片灿灿金光……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