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站在兴业路 76号门前
文章字数:1183
  ■辛 凉
  6月,我来到上海颇具盛名的新天地商业区,找到了那个举世闻名的门牌号码——兴业路76号。望着那栋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尽管修葺一新,但仍掩盖不住历经的沧桑,我不由思绪万千。
  兴业路76号,上世纪20年代为法租界树德里望志路106号,是党的一大代表李汉俊与其哥哥李书城的宅邸,党的一大是在他们家一楼客厅里召开的。与会代表13名,代表全国刚成立的7个党组织共54名党员。会议进行5天,临结束时,发现特务前来打探,马上转移,后到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完成了整个一大会议议程。
  党的一大其特征有三:
  代表数量之少。一共13名代表,加上共产国际派来的两名同志,参会人数共15名。其原因是当时在党正式成立前,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的基层组织只有7个,共发展54名党员,所以,与会代表13名,从占比上来说,应该还是很高的。另外,党是秘密成立的,为了防止敌人破坏,也不宜与会人数过多。
  代表年龄很轻。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最年长的是何叔衡,45岁;最年轻的是刘仁静,19岁;被选为中央组织主任和宣传主任的张国焘和李达分别是24岁和31岁;而日后成为伟大领袖的毛主席,28岁。
  代表都是基层。13名代表,5名学生、4名老师,其余的有记者、翻译等等,都来自于基层。毛主席同斯诺的谈话中讲到在北大当临时工的经历时说:“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往来。我曾试图同他们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就是这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壮举,中国从此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从此有了领路人。这13名年轻人此后走了不同的人生之路。有革命到底的、有壮烈牺牲的、有中途脱党的,还有叛变投敌的,但无论如何,在建党的那一庄严时刻,他们都是见证者。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毛泽东、董必武、李汉俊、李达、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包惠僧、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和尼克尔斯基。还有两位革命先驱绝不能忘记,那就是南陈北李,即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位党的创始人因种种原因没能参会,但他们的建党历史功绩永远不能抹灭。上世纪90年代,我出差到安庆,和同事利用闲暇时间拜谒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墓地,当时,陈独秀墓地仅是一座孤坟。碰巧,我们遇到了一队前来商议修建陈独秀陵园的人员,在一旁听到他们的规划和设想,甚是欣慰。只有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才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
  站在兴业路76号门前,望着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他们说着各地语言,穿着不同的服装,其中不少是民族服装,耳边响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一大会址时的讲话。他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今天,历经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已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她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样,从涓涓细流开始一直到浩渺烟波,永远护佑着中华大地。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