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谋创新
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文章字数:1772
中共松北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哈尔滨新区坚持以思想解放带动理念革新、催生实践创新、实现发展突围,以“三区一极”战略定位为方向,以“五区叠加”聚合优势为牵动,放大资源、生态、科研、产业、区位“五大优势”,坚持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推动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打造创业创新沃土、宜居宜游乐土,加速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
以“思想之新”谋“创新之力”,聚焦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形成创新资源富集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科技创新资源与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哈尔滨新区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重要着力点,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东北地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验收投用,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获批建设,先进技术研究院完成注册,中国—俄罗斯先进能源动力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目前,集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3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2家,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孵化经济群。全区院士工作站数量达到1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3家。新光光电、航发哈轴、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黑龙江省石墨创新中心相继落户园区。
以“思想之新”谋“破题之智”,聚焦机制创新和扶持培育,打造创新主体聚集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哈尔滨新区切实发挥好“有形”和“无形”两只手的作用,建立起“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构建培育、扶持、壮大全生命周期梯次体系,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目前,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1家,其中上市企业14家。艾拓普科技、瀚邦医疗等1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小巨人”,169家中小科技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大规模低轨卫星星座智能霍尔电推进系统产业化、工业视觉检测设备等15个项目正式落户园区。
以“思想之新”谋“振兴之士”,聚焦人才引进和产教融合,建设创新生态示范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改革、加快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哈尔滨新区借助本地区高校院所科研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地方产业发展布局,深入实施“东北振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高水平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合作先导区。实施“促进重点产业人才振兴6条”服务措施,将人才认定权还给企业,用人才平均薪酬作为衡量认定的标准。积极搭建“智汇新区”平台,省级领军人才梯队项目数量达到22个,吸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1.6万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300人。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成立哈尔滨新区产教联合体和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冰雪运动、创意设计等10个行业共同体,带动44所院校与430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成立德国中心研究院并实体化运营,与德国合作落户中德AHK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搭建国际化、高质量技能人才培训平台。
以“思想之新”谋“实践之径”,聚焦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创新业态黄金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为科技成果应用指明了发展路径。哈尔滨新区依托深哈产业园“一核一区四组团”产业规划布局,谋划建设“智能机器人岛”和“中国星谷”,引进华为鲲鹏、思灵机器人、同创普润等行业龙头,引导工大卫星、敷尔佳等辟建新产业项目,脉图精准、北科生物等企业相继落户,初步形成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智能机器人等6个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之基。
哈尔滨新区坚持以思想解放带动理念革新、催生实践创新、实现发展突围,以“三区一极”战略定位为方向,以“五区叠加”聚合优势为牵动,放大资源、生态、科研、产业、区位“五大优势”,坚持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推动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打造创业创新沃土、宜居宜游乐土,加速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
以“思想之新”谋“创新之力”,聚焦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形成创新资源富集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科技创新资源与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哈尔滨新区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重要着力点,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东北地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验收投用,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获批建设,先进技术研究院完成注册,中国—俄罗斯先进能源动力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目前,集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3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2家,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孵化经济群。全区院士工作站数量达到1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3家。新光光电、航发哈轴、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黑龙江省石墨创新中心相继落户园区。
以“思想之新”谋“破题之智”,聚焦机制创新和扶持培育,打造创新主体聚集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哈尔滨新区切实发挥好“有形”和“无形”两只手的作用,建立起“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构建培育、扶持、壮大全生命周期梯次体系,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目前,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1家,其中上市企业14家。艾拓普科技、瀚邦医疗等1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小巨人”,169家中小科技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大规模低轨卫星星座智能霍尔电推进系统产业化、工业视觉检测设备等15个项目正式落户园区。
以“思想之新”谋“振兴之士”,聚焦人才引进和产教融合,建设创新生态示范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改革、加快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哈尔滨新区借助本地区高校院所科研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地方产业发展布局,深入实施“东北振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高水平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合作先导区。实施“促进重点产业人才振兴6条”服务措施,将人才认定权还给企业,用人才平均薪酬作为衡量认定的标准。积极搭建“智汇新区”平台,省级领军人才梯队项目数量达到22个,吸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1.6万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300人。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成立哈尔滨新区产教联合体和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冰雪运动、创意设计等10个行业共同体,带动44所院校与430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成立德国中心研究院并实体化运营,与德国合作落户中德AHK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搭建国际化、高质量技能人才培训平台。
以“思想之新”谋“实践之径”,聚焦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创新业态黄金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为科技成果应用指明了发展路径。哈尔滨新区依托深哈产业园“一核一区四组团”产业规划布局,谋划建设“智能机器人岛”和“中国星谷”,引进华为鲲鹏、思灵机器人、同创普润等行业龙头,引导工大卫星、敷尔佳等辟建新产业项目,脉图精准、北科生物等企业相继落户,初步形成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智能机器人等6个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