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10年探索路 迎来好“桑”机
市农科院移栽“寒地桑葚”,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
文章字数:591
  农技专家在田间指导农户桑葚嫁接技术要点。
  本报讯(记者 毕博文/摄)“芽子冲外”“苗要摆正”……5月12日,省浆果体系岗位专家、市农科院果树课题主持人李娜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寒地桑葚嫁接愈合体移栽技术要点。经过10年探索付出,“寒地桑葚”在黑土地上的成活率从20%提高到80%以上,但科研的脚步没有停止,产业种植迎来无限好“桑”机。
  清晨,李娜和团队成员在岗位上忙碌着。有的搂沟、有的灌水、有的栽种、有的壅土……果园里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有序的景象。经过40余天的紧张工作,市农科院完成了桑葚接穗采集、嫁接、愈合等技术环节,一株株愈合好的桑苗整齐地排列在10亩田地上。
  “桑葚是药食同源食品,全身都是宝。”李娜说,桑葚加工产业链长,营养价值高,可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受欢迎,但优质苗木不足制约着快速发展。想要得到一株健壮的桑树苗木非常不容易,从培育砧木到嫁接栽培,需要两年时间,每个关键步骤都要精准拿捏,时间、温度、手法等都有相应标准,一个环节没有控制好,就会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
  桑树在寒地受早春气候多变的影响,苗木成活率一直在20%左右,经过10年的反复试验,该研究团队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冷棚移栽成活率达到80%以上。《一种冷棚内寒地桑树嫁接愈合体培育方法》申请了发明专利,并制定了哈尔滨市地方标准,不但解决了寒地桑树苗木质量差、成活率低的问题,推动了寒地桑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能够为我省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助力。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