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北疆雪色还绿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文章字数:1376

  □ 郑旭东

  我喜欢在迎春的季节去看柳,喜欢在绿柳初绽芽蕊的时候,走在柳树下,让柳的枝条轻轻地抚摸头发、脸颊、鬓角,感觉是孙辈的孩儿在亲吻着自己,无比的舒心、惬意,熨帖得舒舒服服。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是毛主席的诗句,读起来大美,大有气魄。春风、杨柳、人民、祖国,看到了柳的妖娆、柳的神韵、人民的伟大、祖国的多娇,一幅春柳图画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我幸福,我也是那画中人。
  有人说,柳是有眼睛的,我感觉那初绽的柳叶芽就是柳眼,我的眼神与她相望,就能够从一见钟情到眉目传情,成为相互爱恋的情人。
  我与柳结缘,还是在孩提时代的农村乡野里。
  东北的早春在3月末4月初才不慌不忙地慢慢走来,在乡间众多树种里,柳树是最早从严冬里苏醒过来的。柳芽儿刚冒点鹅黄的时候,柳条儿便可以做柳笛了。我们小孩经常选那比筷子略粗的柳枝,用双手慢慢地、均匀地用力拧,待树皮和枝干间有了间隙,完全松动了,轻轻地把枝干抽出来,去掉了粉白的枝干,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柳树皮管,把它截成长短不一小段,在管的一头,轻轻地除了外皮的绿衣,捏成扁口,再稍加修整,就做成了可以吹响的柳笛了。    
  原野上有了柳笛的声音,大地上立刻就沸腾了。一层层的热浪在拖拉机后面的犁铧上翻腾,黑黑的垄台下埋下了饱满的种子。一声声清脆的鞭哨声,响在羊儿撒欢、牛儿顶架的绿草地上,放牛的老汉烟袋锅的火苗点燃了东方的云霞。  
  一阵阵喧闹声传来,大姑娘、小媳妇挎着小筐彩蝶般地跑上山坡来挖野菜,叽叽喳喳的笑语声惊飞了刚刚归来的候鸟。
  年龄一年年增长,学习了唐诗,读懂了宋词,才知道,我们农村乡间司空见惯的柳条子不但长在田野的沟沟坎坎上,在千百年前就已经长在唐诗宋词里,有很多诗人津津乐道地唱咏着,不但有柳的干、柳的枝、柳的叶,就连那无香无艳的柳絮也让诗人有了灵感,诗兴大发。
  那一句“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让人倍感柳絮的可爱。还有那句“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除了诗意,更具才情。这样的诗词故事我爱听、爱读。后来,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句子,对这“柳暗”一词总是有些不解,语文老师的讲解似乎也很是模糊的,一带而过。  
  一直到了多年后,我仔细观察才找到答案。原来,这柳叶儿初生的时候是呈嫩黄色的,所以诗人习惯称之为柳黄,随着春天时间往后推移,这柳黄越来越浓,渐渐地变成绿色,叫柳绿,再过些日子,这柳叶慢慢地长成,柳条随风袅娜飘拂,可以将湖畔、小道、庭院遮蔽了。这时候,嫩黄早已不复存在,变成了深绿色,成为了柳暗。深入生活,增长了知识,现在读陆放翁的诗句,感觉明朗多了,更加有亲切感。生活是艺术的生命,前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柳,在我的心里一直代表着绿色。这些年,看不到家乡的柳条通了。现在赏柳,就是每天走在小区的林荫路上。
  小区这些柳都是很老的绿化园林的柳树,一株株的如鹤发童颜的老人,每年的春天,它们都以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出现在我的面前。虽然它不及早些年柳条通那样一片片的茂密,那样蓬蓬勃勃,那样郁郁葱葱,但是,看见它们依然感觉很亲切,脑海里立刻浮想许多许多,一下子回到了那绿色的童年,回到了那些难以忘怀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到了曾经奉献的“绿色时代”。
  柳树,报春的使者。柳绿,春天来了。看柳,陶冶情操。在柳树的身旁留下倩影,在春风中与绿色为伍,仿佛又年轻了几多,有了春光无限的遐想。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