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三链”协同 做强“舌尖”上的产业
五常“彩桥米业”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文章字数:1585
  ■张劼 本报记者 康福柱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老百姓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再到“吃得多元”“吃得健康”方向转变。作为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五常市,年产优质大米70万吨,在为保障粮食安全作贡献的同时,也担负起厨房主食供应商的使命。
  五常市“彩桥米业”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在保障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厨房主食供应商的保障供给能力,持续为“中国饭碗”添加安全、健康、营养的食材。
  今年前两个月,该企业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8%,实现“开门红”,正向“全年红”目标迈进。
  建7万亩水稻直供基地
  保障粮食供应链
  3月24日,五常市山河镇平安村的种稻大户李堂正忙着做浸种前的准备。他告诉记者,家里种了500多亩水稻,稻种和肥料在春节过后就买回来了,都是“彩桥米业”统一提供的优质货源,还和企业签订了水稻收购合同,保底价每斤2.6元,秋收时如果水稻价格上浮,企业回收价还能上涨,给稻农们吃了定心丸。“我家已经和‘彩桥米业’合作七八年了,每年增收好几万元,种地省心又踏实。”李堂说。
  五常市“彩桥米业”总经理赵淑兰介绍,近年来,“彩桥米业”持续提升厨房主食供应商的供给能力,在五常流转了2万亩稻田,又与卫国、龙凤山、山河等乡镇的稻农签订了5万亩水稻回收协议,建立起7万亩水稻直供基地。这些水稻由企业统一购买优质种子和肥料、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标准加工,从源头上为大米加了质量保险。
  “彩桥米业”还建起了仓储能力11.7万吨的低温粮仓,仓内温度一年四季控制在10℃左右,硬件设施完善,实现了绿色储粮,保障产出优质大米。除了建立大米保供基地,“彩桥米业”还以五常为根据地,面向东北市场采购黑土地上的优质大米、玉米、杂粮、山产品等多种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全国市场。
  打造知名品牌
  提升粮食价值链
  2023年,“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达到713.10亿元,连续8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名。“彩桥米业”坚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正将资源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10年来,相继推出“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等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彩桥米业”的生产车间里干净整洁,机器轰鸣。赵淑兰介绍,企业采购的都是高端稻米加工设备,稻米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营养成分,为广大消费者健康饮食提供保障。企业生产的鲜食玉米从离地到加工成产品不超过6小时,保留了玉米的新鲜度、口感好。企业前一天接订单,第二天上午磨米,下午发货,消费者拿到的都是新磨出的大米。
  2023年,“彩桥米业”销售大米20万吨、鲜食玉米5930吨、杂粮6130吨,销售额累计超过21亿元,成为百姓厨房主食的重要供应商。为开拓市场,“彩桥米业”在北京成立了500多人的销售团队,面向全国的电商平台和大型商超,合作伙伴日益增多,品牌越来越被认可,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从田间到餐桌
  延伸粮食产业链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基石。“彩桥米业”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在产品包装上不断升级,推出1公斤、2.5公斤、5公斤等多种小包装产品;开发多款新产品,如七天杂粮粥、五谷粥、鲜食玉米等粗粮食品。企业与多家快递公司合作,保障物流畅通,并实行“一件”代发业务服务,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2024年,“彩桥米业”根据新的发展规划,将流转3万亩土地,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准备建设年产1亿穗的鲜食玉米加工厂。目前,已着手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建成投产。企业计划进一步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绿色、优质、特色、营养产品的供给能力,做大做优“舌尖”上的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彩桥米业”已发展成为集种植、采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有效促进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在保障中国百姓厨房主食供给方面不断续写新篇章。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