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你钟爱的“口福”,越来越有“家乡味道”
“寒地小龙虾”产业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新质生产力
文章字数:2248
  寒地小龙虾繁育基地在建的阳光温室。
  本报记者 罗彦坤
  在通河县富林镇长兴村村口,一处建筑工地施工正忙。一栋栋阳光温室拔地而起,这是新建的寒地小龙虾繁育基地,投产后年可育苗200万尾。今年,像这样的繁育基地,哈尔滨将新建5处。
  冰城寒地小龙虾实现了规模化自繁自养,市民钟爱的小龙虾美食,添了越来越多“家乡味道”。冰城寒地小龙虾产业也在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新质生产力,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抹亮色。
  1000万尾“本地苗”
  保障养殖供应
  通河县稻米产业协会秘书长李久明指着正在建设的阳光温室介绍,棚区占地2000平方米,是使用乡村振兴资金建成的,种苗由哈尔滨市农科院提供。今年4月,温室建成后就会投放第一批幼苗,“端午”下田,8月捕捞。秋收后,留下母虾进行下一轮繁育,孕育明年的虾苗。
  寒地小龙虾繁育基地还没竣工,订单就雪片一样飞来了。连续几天,通河县水稻种植合作社、种田大户都来订虾苗,200万尾的总量很快订出去了一半。
  今年,哈尔滨市农科院提出了“一虾二菌三粮四蔬”的发展目标,在众多产业中,寒地小龙虾“打头阵”。近几年,冰城寒地小龙虾产业通过打破技术壁垒,养殖成活率大幅提升,已经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支劲旅。2023年,冰城寒地小龙虾养殖规模增长200%,养殖区域辐射青海等多个同纬度地区。
  哈尔滨市农科院水产分院院长、寒地小龙虾团队负责人董宏伟介绍,哈市目前在建的寒地小龙虾繁育基地共有5个,通河县1个、方正县2个、延寿县1个、松北区1个。第一批种苗送到后,各基地将开启自繁模式,分散自繁增强了种苗在当地的适应性,也节省了运输成本,形成充足的“本地苗”保障,为产业发展打下牢固根基。
  自带网红属性
  促进农文旅融合
  2023年“丰收节”期间,市农科院、通河县、宾县等都开展了“小龙虾节”活动,口味鲜美的“本地味道”受到消费者热捧,寒地小龙虾迅速成为农文旅融合的一张“新名片”。
  松北区杏林村村民陈华介绍,去年,村里养殖小龙虾4.3万尾,每亩收益增加了500多元。今年,繁育基地建成后,养殖规模将继续扩大,将建设以钓虾、吃虾为主题的乡村游基地,打造“寒地小龙虾村”,让乡亲们都端上农旅融合的饭碗。
  延寿县的德强绿色产业生态园采取池塘养殖小龙虾模式,被评为哈尔滨市A级农家院,每到稻黄虾肥时节,农家院客房爆满,一床难求。“我以前养鱼,不太赚钱,去年开始养殖小龙虾,两三个月就能回本,钓虾比钓鱼更受客人欢迎。”养殖户姜少强说。
  在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内,有一个农耕文化园区,这里草雕“虾兵蟹将”把门。寒地小龙虾已成为一款新IP,来这里农家乐用餐的顾客都会点麻辣小龙虾搭配米饭。虾为米提质,米为虾增香。稻田养殖成为有机稻米品质的“活标签”,稻香虾肥,相得益彰,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产业之路越来越清晰。
  “农头工尾”助力
  擦亮“金字招牌”
  要想产业潜力强,“农头工尾”来兜底。在哈尔滨市呼兰区雪花路上,黑龙江合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盘盘煎虾饺热气腾腾出锅了,每只煎饺馅料由两枚虾腰组成,半开口的设计,正好露出虾肉,红彤彤的,香气诱人。
  哈尔滨市寒地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黑龙江省寒地虾产业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礼兴告诉记者,现阶段养殖收获的小龙虾,个大的直供餐桌,小的会进车间加工成虾尾等,有深加工端兜底,消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养得好,更要卖得好”的目标。此外,“联盟”还打开了商超、饭店、餐饮协会等多条销售渠道,为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打通市场之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首届中国寒地小龙虾节已经进入筹备阶段,“中国寒地小龙虾之都”品牌申报工作也已经启动。毛礼兴表示,冰城“寒地小龙虾”产业已初具规模,身为台商,他带技术、资金来到哈尔滨,就是看好了这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寒地小龙虾这块“金字招牌”。
  升级稻米产业
  推动绿色循环农业
  位于通河县富林镇的“吉尼斯稻香村”是一处虾稻共作基地,连续多年,全市稻田小龙虾最大个体都出自这里。多年来,乡亲们总结了一套种植养殖经验:一亩地1000“虾兵”,亩养殖收益七八百元起步,弄好了,这部分收入能与稻米持平。
  自从“通河大米”探索多元“虾稻共作”模式,价值链逐年提升,稻米品质不断改善。有机大米能卖到每斤28元的价格,品牌价值突破了124.09亿元,成为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方正县是全国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作为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县,随着方正富硒米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当地政府又开始寻找新的办法,推动稻米产业升级。方正县天门乡建立起寒地小龙虾养殖基地,为鼓励农户养殖寒地小龙虾,方正县在全市率先制定了专门的扶持政策,按照每亩500元的标准,给予农户寒地小龙虾苗种购买和生产补贴,激发农户养殖寒地小龙虾的积极性。产业实践证明,科技赋能,一田两用,一水双收,是一条推动绿色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保障寒地小龙虾产业好发展、快发展,方正县已经打通了连接主城区的销售渠道,养殖户不愁卖,市民能尝鲜。
  夏季是小龙虾销售旺季,据市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市小龙虾夏季日消费量早已超过10吨。前些年,我市的小龙虾都要靠外进,现在能吃到“地产小龙虾”,而且个大鳃净、肉质鲜肥……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寒地小龙虾,从填补地产养殖空白,到做大做强,速度正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分析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董宏伟表示,寒地小龙虾产业在黑龙江省寒地小龙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指导下,正在打造“研、产、运、销”一体化,开展四大板块业务,打造四个平台,包括:创新驱动研发平台、联农带农繁养平台、要素整合加工平台、供需一体流通平台,预计全链条产业将超过百亿产值。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