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立足新起点打造新业态 推动冰雪旅游创新发展
——访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吴冬颖
文章字数:1454

  ■本报记者 阴祖峰
  2023-2024年冰雪季,哈尔滨为冰雪旅游带来大放异彩的开头。元旦期间,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达到历史峰值。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吴冬颖认为,哈尔滨冰雪旅游此次“出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其发展历程,寻找冰雪旅游的蝶变密码。
  创新文旅新业态
  持续迸发新魅力
  “与创新同频是哈尔滨冰雪旅游稳健前行的根本动力。”吴冬颖建议,应深入挖掘冰雪非遗文化、冰雪民俗文化、冰雪饮食文化、冰雪艺术文化、冰雪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冰雪文化产生更多附加值;还应引导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极地馆、融创乐园和帽儿山滑雪场等冰雪旅游老牌景区,持续研发雪地远足、冰雪戏剧节、冰雪音乐节、雪地赛马、冰上高尔夫、雪地登山等新业态,让成熟型景区裂变出更多元的新消费场景,提升冰雪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
  吴冬颖认为,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既需要以冰雪文化为基底的、小而美的旅游新业态,同样也需要冰雪文化与多种在地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助力的“冰雪文化+”的旅游新业态,塑造在地文化引力场,展示地域文化魅力,撬动和引领旅游新消费。
  巧借外势超前布局
  开拓入境旅游市场
  吴冬颖认为,2023年是中国旅游业在历经三年困境后回归常态化的首个年头,国家已经开始重启和布局入境旅游市场,并将持续加大对入境旅游市场的拓展力度。“哈尔滨亟须抓住当下冰雪旅游火爆国际的难得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冰雪旅游国际影响力的实质性攀升。”
  吴冬颖建议,应向实力强大的企业借力,在线上和线下推广平台宣传哈尔滨冰雪文化旅游形象,展示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国际客源对哈尔滨冰雪文化的期待值;应积极加入各类旅游国际组织,为开拓入境市场提供平台;应超前谋划、快速布局,为入境游客提供服务保障,满足入境旅游者的语言、交通、信息、支付、应急、医疗和通行等需求,让入境游客实现在哈无障碍旅游。
  加大支持力度
  加快补齐景区短板
  吴冬颖注意到,哈尔滨不仅拥有一批冰雪旅游精品景区,还有一批蓄势待发的非热门冰雪景区,它们是哈尔滨冰雪旅游再次出圈、破圈不可或缺的支撑,也是当下亟须被支持的对象。
  吴冬颖建议,应建设囊括哈尔滨文化理论研究专家、旅游景区规划专家、旅游景区运营主管、旅游企业经理人和资深旅游体验官等在内的智力支持专家库,为冰雪旅游景区提供规划、开发、运营、服务等决策咨询服务。应加大政策倾斜或资金补贴支持力度,增加激励措施并适当降低补贴、奖励的门槛,降低景区运营成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加快补齐景区短板,实现好发展、快发展。”
  推动滑雪场转型升级
  提升市场竞争力
  吴冬颖认为,当前,滑雪旅游是众多地区发展冰雪旅游的主抓手,兴建室内滑雪综合体、打造国际标准滑雪旅游度假区正成为发展冰雪旅游的战略性选择。哈尔滨应着力推动滑雪场转型升级,为下一个市场风口爆发做好积极准备。
  吴冬颖建议,应在旅游公共服务尤其是保障滑雪场可达性上下功夫,重点解决从高铁站到雪场“最后一公里”问题;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响雪场品牌。
  “雪场可利用自身优势,开发越野跑步、雪地徒步、雪地攀岩、冰壶冰盘、冰雪美食沙龙等休闲和度假业态,增强可玩性和趣味性。”吴冬颖建议,企业经营者还应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用高质量的服务提升旅游者的情绪价值。“总之,相关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发力,滑雪企业从微观入手,共同提升哈尔滨滑雪旅游竞争力。”
  “在管理部门和企业主体的合力推动下,在冰雪文旅新业态的加持下,哈尔滨冰雪旅游必将继续蝶变,为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增添新的亮色。”吴冬颖说。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