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以百姓之心为心”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文章字数:3979

  哈尔滨工程大学 邢泽玮

  “以百姓之心为心”,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经文为,“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句经文蕴涵着深刻的民本思想,它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高度契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一致的力证。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政治追求、党性宗旨,合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圣人”形象,以“圣人”仁德理念要求共产党人恰如其分。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1989年于福建工作期间,在一篇后收录于《摆脱贫困》的文章《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就引用了“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古语,指出“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发表《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一文,又引用了这句古语,“古人也常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此典,强调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原则和方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时代化表达。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系统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其间开展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极大深化了党政军民鱼水情。中共七大首次明确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开创了将集中性学习教育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相融合的优良传统。党在新时代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开篇,明确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昭彰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底色,呈现人民群众之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价值原则与价值立场的核心地位。以六次党内集中教育为载体集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此不断弘扬和巩固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确证和体现。
  共产党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时代内涵
  “百姓之心”寄托着每一位百姓对于解决日常生活急难愁盼的大事小情的渴求,承载着每一位百姓对为政者和施政者的信任与期许,蕴涵着每一位百姓对为官者施政得失的好恶评判。百姓心中有杆秤,百姓最有发言权,共产党人是否真正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是检验一名党员是否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试金石,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在百姓心中的位置和形象。共产党人“以百姓之心为心”,在新时代集中体现为共产党人的人民观、方法观、平等观。
  人民观维度,基于人民主体性,“以百姓之心为心”具体体现在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观、利益代表观、正确政绩观。站在谁的立场,是证明共产党人与谁为伍的根本依据,共产党人出身并成长于百姓之间,无论何时都不忘来路,始终把自己当成百姓的一员,乐于、忠于、甘于、善于与广大人民群众为伍,党在新时代强调共产党人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谁的利益,是叩问共产党人党魂初心的基本问题,共产党人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勇于修正不符合人民利益的缺点和错误,党在新时代强调紧紧抓住并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由谁评判政绩,是考评共产党人为政得失的关键因素,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评判观和正确政绩观,敢于直面人民群众的评价,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以民心向背的直观感受检验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及落实成效,党在新时代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方法观维度,基于需求导向性,“以百姓之心为心”具体体现在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领导方法观、思想方法观、工作方法观。何以科学领导群众,何以正确认识问题,何以有效开展工作,是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源泉。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提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党首次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阐释群众路线作为领导方法的实践内涵,由此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正确主张,为共产党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确立了根本遵循。党在新时代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顺民意、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平等观维度,基于个体主体性,“以百姓之心为心”具体体现在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党群平等观、干群平等观、人民平等观。一方面,如何看待和处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是关乎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与支持和党的执政根基的要素。中国共产党历来痛恨“官压民”的腐败和特权现象,历来反对“官本位”的封建思想及其衍生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不良作风,毛泽东强调“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平等关系从来不应受党的执政角色、干部的官职地位、领导与被领导者的身份所影响,党清醒地认识到,党群干群之间是相互依存、彼此成就的平等关系。党在新时代强调以百姓之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更好地转变风气、转变作风,使之更加适应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对待人民群众一视同仁,也体现着共产党人面对“百姓之心”时的平等观。党提出人人充分享有人权,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一个也不能落下的决心;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主题教育“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培育路径
  延安整风运动纠正了党内脱离群众的作风,开创了以集中性学习教育的方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的先河。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党的传家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为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永恒的主旨和基本的内容。新时代主题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将群众路线的教育和实践进一步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和养成新时代共产党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理念和习惯,以此达到督促9000多万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目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深入群众、以学促干、群众评判的要求融入到对共产党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培育路径之中,是对共产党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又一次熏陶。
  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在深入群众中践行“以百姓之心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提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群众工作思想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作出了典范。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下基层”重要要求,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扑下身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办好实事、促进发展,通过深入群众巩固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厚植情系于民的质朴情怀,提升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念,在以学促干中恪守“以百姓之心为心”。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主题教育始终以学以致用、知行转化为根本目标,要求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在人民观方面,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上首先学懂弄通“为了什么人”的问题及原因,再从实践中匡正“怎样为人民”干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如何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持“开门评估”的评价原则,在群众评判中信守“以百姓之心为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开门搞整风”一直是集中性学习教育的优良传统,主题教育过程中动员人民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畅通言路、广纳民意,能够有效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现象,展现共产党人的自信与坦诚,有助于党员干部接地气、知实情,有益于主题教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前后对比,感受主题教育对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带来的新变化与新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主题教育的“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明确了主题教育成果的检验标准、可靠依据、工作重点。主题教育成效不能自吹自擂、自说自话,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主题教育的意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在群众的心里话中找到成绩和不足,对群众的褒扬要及时总结经验,长久保持下去;对群众的不满要抓紧“返工”“补课”,不能得过且过,避免出现自我感觉良好、群众却不买账的现象,杜绝发生主题教育草草收场、遗留尾巴下次解决的问题。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