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匠心求极致 为国铸重器
文章字数:1037
  (上接第一版)
  名师带徒
  传承中扛起创新使命
  一个人的创新是小项目,一个团队的创新才是大项目;一个人的提高是小提高,一个团队的提高才是大提高。成长为“大国工匠”后,董礼涛开始发挥自身的传帮带作用。
  董礼涛积极响应公司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号召,在分厂组建了“铣工工作研讨小组”,专门研究铣工加工技术,解决生产难题。2013年,工作小组发展为“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带头人,他每年为工作室制定翔实的人才培养规划,为每一位成员量身制定“名师带徒”计划书,并予以监督考核。
  为了让徒弟们愿意学、学得会,董礼涛潜心梳理,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方法汇编成册,供徒弟们学习研究。如今,他的徒弟们在各类技术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晋升技师、高级技师的有26人。
  几年来,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攻克了许多生产难题,完成多项创新成果,取得国家专利10余项,推广创新245项,命名操作法3项,为公司创造了6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培养了大量骨干人才。
  探索转型
  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董礼涛“出名”后,有猎头开出高薪挖人才。董礼涛不为所动,始终坚守在哈电集团,潜心为国铸重器。
  “在这里,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每当重点项目高质量投运时,董礼涛与工友们总是无比自豪。在参与国产首台燃压机组建设时,整整3年里,干事开拓的激情始终支撑着董礼涛勤奋钻研。最终,在按要求完成所有任务的同时,还成功申报发明专利5项。
  “西气东输、秦山核电站……那种自豪感,只有参与的人能够了解。”董礼涛骄傲地说。国产单机容量最大的秦山核电站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中国首台真正意义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都有他亲手打磨的叶轮。他参与加工制造的国产首台30兆瓦级燃压机组,安装于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衢州站,摘取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多项“第一”,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企业发展向好,承担了更多的国家重点项目,董礼涛觉得这是自己的幸运,赶上了好时代。“怎样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性能?就是要不停地钻研技能,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才是新时代产业工人最重要的素质。”“处于开放的时代,就要打开门、伸出手,当今的制造不只是去掉加工”……最近,董礼涛正带领工作室探索应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在进口设备的维修备件上获得成功。同时,他们还打印出了结构复杂的零件实体,大大节约了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
  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制造,通过研究固化加工方案,为数字化产线提供精准的基础加工参数……董礼涛正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