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
文章字数:2073

  在山东省巨野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工作人员在直显芯片生产设备前值守。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17日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23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经济总量。人均GDP达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2%。货物出口增长0.6%,年末外汇储备超3.2万亿美元。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初步测算,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54.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
  “观察中国经济表现,不仅要跟自己纵向比,也要跟其他国家横向比。”康义说,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这份经济“成绩单”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回顾2023年,世界经济低迷,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较多,自然灾害频发。围绕做好经济工作,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有力有效贯彻落实,推动中国经济在攻坚克难中奋进。
  展望2024年,康义表示,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困难、解决问题,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透视中国经济年报:向好 向新 向实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向 好
  在成绩单中,海内外最关注的数据之一就是GDP。2023年,中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2%。
  5.2%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初确定的5%左右的预期目标。而且,GDP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
  观察中国经济的表现,不仅要跟自己纵向比,也要跟其他国家横向比。
  中国5.2%的经济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国家统计局说,中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126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按照可比价计算,2023年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过去一年,世界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比较多,中国经济走得并不容易,一季度GDP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呈现了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
  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向 新
  观察经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尤其是经济新动能的涌现,增添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中国拿出了“新三样”,2023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其中,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0万辆。到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总装机的一半,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
  从过去的“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到现在的 “新三样”,中国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果初现。
  中国在“向新”而行,创新投入稳步增加。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创新发展的成果:
  截至2023年底,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同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
  结构升级,新动能激发,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中国经济了。
  向 实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要让老百姓有实际的感受。
  从收入、就业、物价等民生指标来看,中国经济也在努力增加大家的获得感。
  看收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这意味着居民收入的增速跑赢了GDP增速。
  看就业: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就业形势的改善,也是居民收入增加的基础。
  看物价:全年CPI上涨0.2%,核心CPI上涨0.7%。
  物价涨势总体温和,这跟全球通胀居高难下、一些国家在抗通胀和稳增长之间艰难平衡,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份成绩单上的数字,其实并不枯燥,而是与大家息息相关。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收获也有多有少。总之,我们记住了一年来的不易,也会对未来充满希冀。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继续行稳致远,是中国老百姓的期待,也是世界的期待。(据中新网)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