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牢记嘱托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打造“宜居幸福之都”专场
解锁“宜居密码” 擦亮“幸福底色”
文章字数:6606

  地铁3号线道外三站运营,市民在靖宇公园站内的东北抗联主题雕塑前留影。(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鸣霄
  人民幸福,是全面振兴最为温暖的底色;
  安居乐业,是城市发展永不褪变的初心。
  近年来,哈尔滨市以打造七大都市为引领,以市民急难愁盼为导向,大力推进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交通、住房等多项惠民工程。一幅宜业宜商宜居宜游的城市画卷正在黑土地上缓缓铺开。致力于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哈尔滨,正在不断释放出新动能,和谐和美的幸福滋味越来越悠长……
  12月5日上午,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召开的“牢记嘱托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打造“宜居幸福之都”专场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做主旨发布,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就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取得的成效、如何强化就业工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六个家园”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安居乐业,民生之本;幸福美满,百姓所望。
  自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宜居幸福之都”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六大行动”建设“六个家园”,“宜居幸福之都”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发布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新区工作协调推进组办公室专职主任葛剑辉就“六大行动”进行主旨发布。
  加力实施提高就业收入水平行动,“富足家园”建设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稳经济支撑就业。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8.1亿元,同比增长3.1%,带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0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万人,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坚持以优服务保障就业,我市推出380项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率、“零跑动”率均达98%以上,“就近办”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码上诚信”获全国“信用承诺实践助力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奖。1-10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3.93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3.5万户,较去年同比增长4.58%。
  加力实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行动,“舒适家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交通更加畅达,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国省道改造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东三环快速路等43项路桥工程竣工通车,地铁3号线二期西北环全线隧道贯通、3座车站投入运营。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燃气、供热、供排水、污水处理等源网厂站加快建设,新增供热能力750余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651个,安装充电终端1560个。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累计创建洁净小巷2413条段,年度创建示范街路10条。累计增加外摆摊位1.37万个、打造特色街区16条。政府定价停车场免费停车由15分钟调整至30分钟。
  加力实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行动,“绿色家园”建设取得新提升。我市全力推进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和“无废城市”建设,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历年最好;新植树木8.3万株,完成彩化建设32.17公顷;新增公园游园13个。
  加力实施增进民生福祉行动,“和谐家园”建设取得新进步。为使住房保障持续完善,我市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年度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5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万户。为使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8所,累计创建特色高中48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使养老服务持续提升,颁布全国首部地方养老服务设施条例,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161户。医疗服务持续优化,全市急救分中心(站)扩增至47个,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
  加力实施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内涵行动,“文明家园”建设取得新变化。为使城市特色保护传承,我市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和13个历史街区、9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为使文化旅游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3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第3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活动,我市荣登“2023年冰雪旅游城市十二佳”榜首。为推广体育健身全民参与,我市成功举办全国冬季铁人三项锦标赛、哈尔滨马拉松等国际国内赛事。
  加力实施统筹发展和安全行动,“平安家园”建设取得新成果。我市对食药品安全常抓常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纳入国家公示名单。我市社会治安平安稳定,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救灾众志成城,我市全力应对历史罕见洪涝灾害,争分夺秒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年内开工维修重建19225户受损房屋全部完工,全面保障受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进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观可感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城市更有温度、人民更加幸福。
  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
  物质文明立基,精神文明塑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城市的街头巷陌,无处不荡漾着文明的光芒和神韵,演绎出城市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脉络图景和色彩基调。
  以坚定理想信念引领人,以向上道德风尚塑造人,以良好文明素养陶冶人。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重要任务,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让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比翼齐飞,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强。
  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忠萍就我市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取得的成效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坚持价值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哈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发挥全国道德模范马旭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弘扬主旋律,创排以典型人物为原型的电影《余下都是春天》等,话剧《坦先生》被文旅部列为献礼“党的二十大”剧目。培育市级以上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3200余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龙江优秀精神,发挥43所革命传统学校、99处红色展馆遗址的主阵地作用,开展“云·游”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出台《哈尔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打造地铁“冰城文明号”主题专列,开展系列文明风尚行动1200余次,线上线下吸引70余万市民参与。
  坚持共建共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改进优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哈市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开展“1+3+7”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微服务”织补民生“微需求”,解决各类民生实事97183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推进城乡融合,全域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创新区域协作模式,全面开展区县共建、单位帮建,打造乡风文明试点村镇1625个,常态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加强细胞创建,持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带动多层次多领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推出“百年征程路 奋进文明城”大型主题采访,哈市多个创建经验在全国推广。
  坚持涵养化育,文明实践全面拓展深化。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251个,文明实践广场、基地192个,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域四级覆盖,打通了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出台《哈尔滨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实施细则》,成立19支志愿服务总队、各类志愿服务队伍4107支,打造一批品牌项目,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140.4万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体系“四位一体”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下一步,哈尔滨将切实发挥省会城市龙头示范作用,以“礼迎亚冬会·文明我先行”为主题主线,大力开展“城乡文明十大提升”行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以最好状态、最优素质、最美风尚礼迎2025年第9届亚冬会,进一步展现新时代哈尔滨文明活力形象,努力为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办好现代化教育,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渲染生命的底色,荡起芳菲的春意,托起明天的太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一直对教育特别重视,着力为孩子们的志向鼓动风帆,为孩子们的成长撒播阳光。
  哈尔滨市正努力办好与城市地位相适应、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匹配的优质、均衡、协调、开放、多元、创新的现代化教育,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发布会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永利就如何办好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回答了记者提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各教育环节,贯穿各教育领域,体现到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启动实施优质惠民工程,到2025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2%以上。深入实施幼儿园分类建设与管理,争创省一类幼儿园100所、二类幼儿园200所。持续推进“安吉游戏推广”和“幼小科学衔接”国家级、省级实验区、试点园建设。依托哈市学前教育1+2联盟协同发展合作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城乡间、区域间和园际间平衡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全市18个区县(市)31项可量化指标达标率均超过80%。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办学质量差距,办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深化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到2025年实现每个区、县(市)建成一所优质特色高中,特色高中学校达到50所以上;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综合改革,探索优质高中自主招生;九区21所高中全覆盖帮扶9县(市)34所县域高中,“一校一案”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成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市域开放型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2个,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10个、特色现代产业学院30个,建成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职业教育服务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就业形势稳中有升,“六个聚焦”促进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和谐之基;而创业是就业之源,也是富民兴城之源。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聚焦提升就业工作质量,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10月末,全市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7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中有升。发布会上,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学红就市人社部门在就业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回答了记者提问。
  聚焦企业难处,稳定就业存量。以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抓手,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共发放稳岗补贴4194.74万元,减免企业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共计2.8亿元。
  聚焦市场吸纳,拓宽就业渠道。全面落实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等政策,共发放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2384万元。
  聚焦自主创业,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3笔、金额7065.3万元。
  聚焦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52万人次。
  聚焦公共服务,促进供需对接。依托“就业地图”“零工平台”等具有我市特色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开展“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等公共就业服务招聘活动967场,提供岗位43.8万个。
  聚焦重点群体,促进青年就业。通过实施人才新政,实现了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哈人数5年来首次近20%的大幅增长,达到4.34万人。统筹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累计接收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1.47万人,已实现就业8906人。通过“农民工带头人微信群”,带动农民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71万人。
  补短板、重改善,安居宜居是千家万户的共同心愿
  让安居成为吸引创业者、庇护劳动者的天地,这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依托;让交通承载起可持续振兴的光荣与梦想,这是城市发展蓬勃希望的起点。近年来,哈尔滨全力为市民构建安放梦想的居所,修筑通往快乐的道路。
  发布会上,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东万就今年我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如何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以及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两年,哈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市民生活便利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升。
  今年初,我市提出了“千方百计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短板”的工作要求,市住建部门系统谋划实施了市政路桥、轨道交通等城建重点工程。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我市新建、续建、改造东三环快速路等路桥工程57项。在水热气市政配套设施保障方面,持续推进松花江水源地上移项目建设。完成群力西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改造排水管线118.3公里,整治滇池路、上江街等易涝点4处。完成捷能热力等3个集中供热热源扩建工程,更新改造供热老旧管网347公里,新增供热能力750余万平方米。按期完成LNG应急储备项目建设,改造老化燃气管线910公里,有效提升燃气供应保障能力。在城市交通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系统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将107处经营性停车场、38036个停车泊位接入“城泊通”平台。完成“交通云”、车辆特征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和融合通信系统建设,有效解决车流集中、信号灯智能化水平低问题。采取在重要路段设置“临时闸机管控”等12项措施缓解了西南二环交通拥堵。在76所学校周边设置交通岗、对20所学校制定交通疏导方案,极大改善了接送学期间交通堵点。
  今年,市住建部门着力改善我市人居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其中:在保障群众住有所居上,经多年努力已构建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保障体系,形成了“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格局。一方面,通过公共租赁住房,重点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系,确立了“两审核、一登记、两公开”的审核机制。今年新增了保障受益家庭8000余户,完成公租房摇号配租4238套,为4.98万户保障群体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目前我市主城六区近8万户在保家庭全部通过租赁补贴或实物配租方式得到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另一方面,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及各类人才住房问题。积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今年通过新建、改建改造等多种方式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044套。
  全力维护“一老一小”健康权益,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哈尔滨市牢记嘱托,将总书记对人民健康的牵挂转化为一项项可知可感的“暖心之策”。做出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政策,都在为安康护航,着力铺设出以全体市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
  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杨超就卫健部门如何全力维护“一老一小”健康权益,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加强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方面,我市制定卫生健康部门《贯彻落实2021-2025年哈尔滨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我市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儿童疾病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持续巩固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在减轻群众生育、养育负担方面,市卫健委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生育支持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二孩、三孩家庭,发放购房补贴、降低公积金贷款连续缴存时间、租赁住房提取公积金额度上浮50%;对符合我市保障性住房资格条件、有未成年子女且按政策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纳入实物配租优先保障范围;个人所得税扣除,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至每月2000元。
  在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方面,市卫健委积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示范机构;目前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和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率均达到90%以上;积极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前我市已有29个老年心理关爱试点,同时确定4家市属心理关爱服务转诊医疗机构;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助力构建我市老年友好型社会,全力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发布会的内容,让哈尔滨的城市轮廓在现实中变得棱角分明,哈尔滨的城市未来在蓝图里变得层次清晰。在发布的这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记录、一个个举措背后,凸显民生二字比一切都重的执政理念,架构起一个宜居幸福城市的清晰轮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哈市将紧紧围绕生活富裕实现新突破、城市功能品质实现新突破、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突破、城市文明程度实现新突破、安全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六大发展目标,多方联动,多点发力,让城市更有温度,家园更加温暖,市民更加幸福!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