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
“神十七”今日上午启程赴“天宫”
文章字数:4288

  10月25日上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中)、唐胜杰(右)、江新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  
  我国将于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25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会上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汤洪波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唐胜杰和江新林都是首次飞行。
  “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火箭即将开始推进剂加注。”林西强说。
  这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根据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林西强表示,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汤洪波:
  重返“天宫”第一人
  2021年9月16日,神舟十二号乘组撤离空间站核心舱前,汤洪波暗自发誓,“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回来”。仅仅2年零1个月后,汤洪波的誓言成真。这一次,汤洪波将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七号乘组出征太空。
  从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飞行到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汤洪波成为首个重返“天宫”的航天员。同时也创下了我国航天员执行两次任务间隔时间最短的新纪录。
  “70后”的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山村。1995年,他考上军校成为一名飞行学员,2010年,他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
  2021年6月17日,汤洪波和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这是他的首次太空飞行。如今,中国人首次飞天20年后的又一个金秋,汤洪波的第二次飞天之旅也即将开始。

  唐胜杰:
  圆梦“天宫”最年轻航天员
  “代表祖国出征,这是无上的光荣、无上的使命、无上的荣誉。”
  不到34岁的唐胜杰,家乡在甘肃定西。自古至今,这里就有从军报国的传统。从小受两个当兵的堂兄影响,参军入伍的梦想一直在他心中。高三那年,他考上空军航空大学,随后经过一次次考核,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近13年间,他先后飞过6种机型,航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我想飞得更高更远。”2018年底,开始招收第三批航天员,唐胜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2020年9月,成功入选,实现了从天空到太空的梦想升级。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如今,他将向着遥远的太空出发。

  江新林:
  从开坦克到飞战机到驭飞船
  从一名普通的山村孩子,到会开坦克的军校学员,再到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如今又成为一名远赴太空的航天员,江新林的人生实现“三连跳”。
  35岁的江新林家乡在河南开封杞县。在这里,当兵是父老乡亲眼中十分光荣的事情。高考填报志愿时,江新林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了军校,顺利被原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
  “当一名长空之王,飞向更宽广的天际”。军校毕业那年,江新林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成为一名飞行学员,随后,成为一名驾驶战机的飞行员。2018年,他报名参加第三批航天员选拔,2020年9月,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如今,飞天在即。江新林说,“我非常期待第一次进入太空,期待太空失重的神奇乐趣,期待浩瀚宇宙的深邃美妙。”


  一次挑战
  航天员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25日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表示,这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林西强介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
  “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林西强说,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让我们预祝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任务,将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林西强表示,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工作。
  扩大规模
  未来将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和空间站扩展舱段
  林西强表示,我国未来将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和空间站扩展舱段。
  “根据计划安排,我们未来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林西强说。
  林西强介绍,后续,我国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
  精准送货
  未来或进一步降低天舟货运飞船发射频次
  林西强表示,货运飞船未来的发射频次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虽然今年只有一次天舟货运飞船任务,但现在空间站物资很充足,不仅可以支持正常的航天员驻留、平台的维护升级以及在轨大规模实验任务开展,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额外支持航天员驻留3个月。”林西强说。
  林西强表示,我们的补给策略一直是“未雨绸缪”,以后续将发射的天舟七号为例,我们定的原则是发射时的在轨库存和天舟七号上行量合起来可支持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一年。“也就是说,通过天舟七号进行一次物资补给就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
  林西强介绍,今年之所以安排一次货运飞船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提升,以往的货运飞船是采用标准型货物舱,从天舟六号开始采用的是改进型货物舱,装载空间增加了约24%,装载重量提高了约22%;二是工程已经建立了天地联动的物资信息系统,做到了精准补货。我们研发了物资设计寿命和设计使用模型。
  “随着建造阶段任务在轨数据的累积,模型越来越精确,可对后续需求进行精准预估,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不少带同时也不多带,补给效能不断提升,后续飞船的发射频次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林西强说。
  后继有人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于2022年全面启动,按照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林西强介绍,2023年3月,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完成了初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8月,完成了复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20余名候选对象进入最后定选阶段。其中,进入定选阶段的航天驾驶员候选对象覆盖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候选对象主要来自有关工业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
  “特别是有来自香港、澳门的数名候选对象进入到载荷专家选拔的最后环节,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林西强说,如果通过定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可于明年初进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国际合作
  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目前,中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也就是每年2次常态化实施的载人航天发射。
  “我们已具备也做好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林西强说,“借此机会,我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目前,我国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
  “随着载人登月任务进展,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我们未来也会像今天一样,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林西强说。
  神十六航天员10月31日返回地球
  有望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10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25日上午召开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介绍的内容。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林西强介绍,目前,在轨工作进展顺利,在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空间应用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任务期间,他们还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特别要说的是,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这一在地面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为日益凸显的新难题。”林西强说,为此,神舟十六号乘组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地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在指令长景海鹏的带领下,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使空间站物资存放状态、信息管理等焕然一新,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物资管理树立了标杆。
  林西强表示,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据新华社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