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筋骨肉” 传承百年文化“精气神”
文章字数:1389
  (上接第一版)共同推进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工作,并将其作为人大助力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重要举措,力求依托人大立法、监督等职能优势,推动构建科学完备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制度机制和有效管用的工作体系。
  立法监督先行
  课题组调研考察“取经”
  “围绕测绘建档工作跟踪问效、联系和协调档案管理单位采集历史文化建筑相关史料、协调建筑保护责任单位进场测量及落实两办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在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中提供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并开展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委副主任委员彭利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先后修订了《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保护条例》,制定了《哈尔滨金上京遗址保护条例》《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条例》,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今年8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哈尔滨金上京遗址保护条例》情况的报告,进一步推进法规实施。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关于我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情况》确定为年度专项调研项目,调研组先后赴北京、南京、扬州和天津、青岛等城市学习考察,同时,深入全市部分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现场进行实地踏查,召开专项课题研究座谈会。通过调研,梳理归纳出当前制约我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工作的7个方面突出难点和短板问题。
  调研组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在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吸纳相关专家意见建议,提出7个方面25条具体对策建议: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的积极性,构建“市级统筹、区级实施、市区县(市)联合、分工协作”的保护工作机制,通过优化审批手续尽快破解现有的历史建筑、文物建筑修缮审批等瓶颈问题,建立全市历史文化建筑综合信息数据库,及时跟进修订《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制定与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配套衔接的地方性法规,为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作“问诊开方”。
  延续历史文脉
  老街旧巷焕发新生机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创新,哈市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保持特色风貌等方面成效显著。”专家组组长、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述笑说。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由规划、建筑、文物、历史、雕塑、绘画等领域12位专家组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专家组,对我市621栋历史文化建筑的初始业主、建筑师、建设年代、建设背景、建筑风格等基础信息补充完善及纠错整理,对这些建筑的图纸、照片、原始档案、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红色基因及重大事件等拓展信息进行挖掘整理。仅2022年一年,就完成197栋建筑数字化测绘建档和信息采集,今年上半年增加到336栋。同时,完成拟定第六批33栋历史建筑普查及认定相关工作,以及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牌的重新设计并加设二维码阅览系统。市人大常委会还与市政府共同研究关于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工作领导体制、理顺工作机制等问题。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带来的功效也在逐渐显现:今年中秋、国庆“双节”以来,到访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民与游客不断攀升,较节前增长近两倍。黄金周期间,街区游客接待总量40余万人次……在多方努力下,保护弘扬历史文化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在展示哈尔滨璀璨文化遗产的同时,让“老街旧巷”焕发了持久的生命力。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