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筋骨肉” 传承百年文化“精气神”
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监督职能作用推动构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体系,助力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文章字数:89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全面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记者 尹明
  秋日里,在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现场,一栋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正在修复中,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技术人员采用航拍倾斜摄影、激光三维扫描等科技手段记录建筑原始风貌,使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在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监督职能作用,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研究抓深抓细,找准对策提出科学有效建议,牵头多部门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体系,为赓续城市文脉、留住哈尔滨记忆、打造“宜居幸福之都”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发挥职能优势
  构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机制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目前形成了以著名的中央大街、花园街等为代表的13片历史文化街区和9个历史文化风貌区、18片历史性绿地、1200处历史文化建筑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历史文化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市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建军说。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我市组织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建设,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621栋历史文化建筑的数字化综合信息采集、测绘建档以及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研究,计划于2025年完成体系初步建立工作。
  2022年7月,在市委的大力支持和市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由市人常委会牵头,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整合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科教文卫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及市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广旅局等部门和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力量,(下转第二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