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取经“千万工程” 蝶变“和美乡村”
念好“产业经”主打“乡愁牌”,哈尔滨乡村谱写宜居宜业村美人和新画卷
文章字数:866
  本报记者 罗彦坤
  金秋十月,冰城处处丰收盛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露芳颜。通过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哈尔滨众多乡村开启了蝶变之旅: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村庄脱颖而出。乡村生态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乡愁乡韵浓起来。“千万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哈尔滨掌握了开启绿水青山的“金钥匙”,奋力谱写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村美人和的冰城画卷。
  “青山民宿”引客来
  农家院变“聚宝盆”
  10月13日上午,哈尔滨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首站,来到通河县凤山镇青山村。刚一进村,铁锅炖鱼、吊炉烧烤的香气扑面而来,家家门前酒旗飘扬,再加上小园的时令有机蔬菜,一场诱人的“农家乐”大餐开启。
  “每到周末全村爆满,不提前预订根本抢不到地方。”指着村前施工的几栋民宅,通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会朋告诉记者,那是“青山民宿”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投用。
  “青山民宿”背靠国家AAAA级景区通河铧子山森林公园,距离景区山门只有3公里距离,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迎客来。近年来,通河县不断投入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资金,将青山村闲置民房建成民宿群,打造了“青山民宿”农家乐旅游品牌,开发了集餐饮、垂钓、采摘、住宿于一体的旅游模式,青山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
  方寸之地,巧做文章。为凸显乡村旅游特色,青山村积极推进“半亩菜园”创建,把原本闲置的农家院变成了增收“聚宝盆”,打造“一户一品”。小浆果、杂粮杂豆、鲜食玉米等特色庭院经济迅速发展,仅此一项年创收超过10万元。
  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园特产成了乡亲们发展产业的希望种子,激发出发展庭院经济的内生动力,也推动着乡村环境迈上新台阶。为了吸引游客来采摘,农家院一家比着一家提颜值、美环境。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硬件设施日益完善,村路两侧栽下垂榆、梧桐、云杉,乡村宜居指数一路攀升。村民们都说,住在村里就是住在景区里,守着天然“大氧吧”,城里给套房子都不换。
  乡亲搬进新楼群
  奔上产业致富路
  走进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村口赫然矗立着两座牌楼:东爱莲、西爱莲。
  (下转第二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