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红色传承 香韵进乡
香坊区进乡街道打造党建阵地建设党建品牌
文章字数:1725

居民在党群服务中心办事。

  本报讯(刘喆 记者 刘姝媛)香坊区进乡街道传承发扬老工业区的工匠精神,形成“匠心党建”品牌,全面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了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红色传承 香韵进乡”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红色元素可观可感,为民服务有力有效。今年以来,该党群服务中心聚焦聚力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各类资金资源和服务力量向党群服务中心汇聚,有效提升空间“靓度”、服务“精度”、参与“温度”,持续做实“24小时”全天候服务矩阵,着力推动“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形成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切实增强组织存在感、党员归属感、群众认同感。
  激活综合效能
  为基层治理谋划“新点子”
  进乡街道共有党支部64个、党员2116人。街工委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推进“匠心党建”品牌建设。紧扣群众需求,“软件、硬件”两手抓,着力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精心打造了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更加便捷的红色阵地。设计初期,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经费紧张等困境,悉心研究每个房间的功能作用,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使每个区域都成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和为群众提供思想引领的“加油站”。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寻求帮助,地区人大代表纷纷响应号召,形成“共治共建、共筑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格局。新打造的党群服务中心面积约1100平方米,设有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爱心驿站、主题课堂、文体活动室、书画室等功能室,形成系统集成的便民服务、党性教育、文体娱乐等综合性服务阵地。
  在“物理整合”的基础上,街工委建立了“1+8+N”党建联盟品牌,打破基层党组织的“条块”界限,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嵌入网格中,以“小网格”“大党建”、“小社区”“大党委”,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居民群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产生“1+1>2”的强烈“化学反应”,大幅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构建党建平台
  为精神传承开辟“主阵地”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老工业基地老一辈产业工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街道精心打造了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长廊和展厅作为主题教育的“主阵地”。
  长廊通过时间和标志性人物、有代表性的企业发展历程、重大历史事件和先进人物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工匠精神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激励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展厅分为红色党建区和工匠精神展示区。红色党建区设有宣誓墙,是党员各类教育活动的阵地,墙面设计的亮点是,一枚大的党徽是由一枚枚小的党员徽章构成,寓意着全体“进乡人”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工匠精神展示区,分为匠心传承、进乡印记、匠心党建和笑脸墙四个部分。匠心传承区,由8本立体的书造型构成,书的正面显示了“三大厂”的历史,书的侧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的深入阐释。进乡印记区域采用书立的创意,通过溯本源和按照年代划分展现了进乡地区近百年来的主要时间轨迹和时代光影。匠心党建区域采用书签形状的设计,分为五大模块:植匠心、锻匠技、践匠行、铸匠魂、成匠师。笑脸墙区域是进乡地区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业绩突出的代表人物和事迹。这里有教师、工程师、老战士,也有大家几乎每天都打交道的快递员,还有环卫工人,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奋斗者。
  打造便民驿站
  为社区服务注入“新效能”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单元,群众的多样需求在此汇聚。街道办坚持群众需求导向,设置了“爱心驿站”,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提供了雨伞、充电宝、应急药箱等便民物品,方便居民的同时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方便,成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歇脚之处,他们可以来这里喝一杯热水,感受到城市的暖心和基层组织的贴心。同时,在周边的仓买、洗衣店等地设置了“红色驿站”,逐步探索实行“群众点单、驿站派单、网格员接单”的方式,全力提升社区服务品质。规范设置“一体化”便民服务窗口,整合服务事项,全力推行“我帮办”服务,即“符合条件立马办、材料不全协助办、多头管理并联办、上报审批跟踪办、确有所需代理办、特殊群体上门办”的“六办”服务承诺,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有效推动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等事项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