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青岛螺钿“内藏锦绣”:
古代奢侈品走入百姓家
文章字数:542

  

揭先生展示精美螺钿。  
  本报讯(记者 高云文/摄)大红色妆奁盒上镶嵌着闪闪发光的古典纹饰,打开银质小锁,左右拉开,抽屉、镜子、隔断,竟有复杂的七八层设计……9月15日,哈尔滨举行的“齐聚文都 多彩非遗”东亚文化之都城市特色非遗展示活动上,来自青岛的贝雕螺钿展位宛如古时大户小姐的闺房,螺钿制成的各种发簪、首饰、梳妆镜,花纹精美,熠熠生辉。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螺钿工艺已有千年历史,展位负责人揭先生来自青岛锦贝螺钿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这项传统技艺起于隋唐,兴于元宋,盛于明清。螺钿工艺极其复杂,要将鲍鱼贝、珍珠母贝、夜光螺等原贝通过抛光、打磨、蒸煮、切割,制成细小的花纹图案和几何形状,镶嵌粘合到木质、陶瓷、金属等器物上,还要经过打磨、描彩、上漆等一系列工序。由于工艺复杂,螺钿器物在古代是富贵的象征,相当于现在的奢侈品,随着非遗工艺技术不断进步,采用数控切割技术制作的螺钿花纹更精细,装点器物更加广泛,闪耀着“海洋之光”的螺钿被应用到家具、饰品、服饰、数码产品各个方面。
  揭先生表示,螺钿技艺是华夏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近年传统文化大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中式美学,“这几天有不少穿汉服的哈尔滨年轻人来过,他们对螺钿非常感兴趣,有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焕发新的光彩。”他说。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