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见山见水留乡愁 宜业宜居心和美
哈尔滨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加速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文章字数:1258
  育林村民宿招牌离不开“梨”字。
  本报讯(记者 罗彦坤文/摄)冰城九月,遍地金黄渐起;黑土地上,又一年秋收的喜悦开始飘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在冰城黑土地上,一批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建设中的和美乡村,有效拓展了宜居宜业空间,成为哈尔滨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生动样本。
  “百年梨树村”
  农文旅融合结硕果
  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乡育林村梨果飘香。进入采摘季,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乡亲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德善乡副乡长王喆祥站在镜头前,开始直播卖梨:“这可是咱村独有的‘金香水梨’,个大无渣、果香浓郁。”村民周玉香在村口摆了一张桌子,端出特色美食“育林鸡蛋羹”迎宾,引导来采摘的游客住进“农家乐”……依托百年梨园,育林村全村走上农文旅融合之路,168户乡亲吃上了“丰收饭”“文化饭”“旅游饭”。
  200亩梨园环绕着村落,形成观光、采摘、吃住玩“一站式”打卡地。“这片梨树园是祖辈传下来的财富,更是我们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育林村党支部书记刘先会说,育林村“梨文化”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的育林村,各家各户门前都挂着一副与梨有关的楹联,民宿的招牌更离不开“梨”字,“梨香小院”“梨花院落”看着就清香扑面。念好“产业经”,主打“乡愁牌”,育林村走上了“和美乡村”发展之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村里挂牌,学子们参与谋划乡村田园休闲游发展蓝图,那块“我在方正,梨清华不远”的指路牌,指引着全村孩子的“清华梦”。
  包村干部杨曦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方向,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深远。好生态只是底色,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才是最终目标,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人心和美’!”
  “一户一品”
  见证绿水青山新动能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建设和美乡村,哈尔滨市通河县有了特别的收获。因地制宜“一户一品”发展经济,激发了新动能。
  在通河县凤山镇“青山民宿”,家家门前酒旗飘扬。铁锅炖冷水鱼、吊炉烧烤飘散着诱人的香气,“避暑季”热度未消,乡亲们抢抓时机招揽生意。
  民宿的当家菜,莫过于产自各家各户的小园黄瓜、柿子、油豆角……采摘是必备项目,躺在农家院里数星星,是这里的浪漫标配。
  每年的夏秋时节,青山村里的游客持续爆满,“盛况”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乡亲踏上农旅融合产业路。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梁晓东指着村口几栋正在改造的民房说:“那是‘青山民宿’二期工程,都是以原有民居为基础,没搞大拆大建,绝对‘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方寸之地,巧做文章。青山村积极推进“半亩菜园”创建,把闲置庭院、农家菜园变成了增收地,用来打造“一户一品”。小浆果、杂粮杂豆、鲜食玉米等特色庭院经济迅速发展,仅此一项,年创收10余万元。一个“景美、民富、人和”的现代化乡村脱颖而出,青山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
  育林村、青山村只是哈尔滨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乡村生态好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乡韵乡愁浓起来,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和美乡村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