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我的“耀景时光”
文章字数:1599

  □王宝滨

  “耀景时光”是哈铁老年大学文学社贴切而浪漫的别名。文学社设在耀景街上的集团公司离退休管理部,是哈铁老年文学爱好者暮年追梦的地方。身为文学社成员的我心情激动,耀景街是我文学创作起步的地方,这里曾留下我难忘的 “耀景时光”。  
  耀景街是哈尔滨一条静谧的小街,它南起木介街,北止西大直街,全长约1500米。昔日的哈铁文化宫、图书馆、露天剧场坐落在耀景街北段,每年四五月份,院内丁香花绽放,花香沁人心脾,是哈铁职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四十多年前,我是一名线路工,也是文学青年,工作之余常到图书馆借书,或在阅览室自学。哈铁图书馆历史悠久,环境幽雅,藏书颇丰,有借阅部和阅览部。阅览室宽敞明亮,有30多个座位,紫檀色的实木桌椅和书橱,彰显出百年历史沧桑。那时的耀景街是一条文化街,黑龙江省文联、作协、《北方文学》社编辑部、省文联创作中心等机构坐落在小街的中段,我在街上常见到省内知名作家、编辑的身影,我羡慕他们的职业,立志当一名作家,创作出反映铁路工人火热生活的文学作品。
  我的星期天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除借(还)图书外,还要到阅览室读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北方文学》《北京文学》等期刊我每期必读。星期天的阅览室座无虚席,我常站在书架旁阅读,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高尔基语)。我偏爱现代文学作品,喜好借阅工业题材的短篇小说,上海著名工人作家胡万春的《年代》、哈尔滨工人作家韩统良的《嫂子》和哈铁作家陈桂珍的《钟声》对我影响很大。四季轮回,花开花落,耀景街留下我骑着自行车来去匆匆的身影,我留恋那段珍贵的“耀景时光”。
  为提高写作水平,我还买了多部文学名著,认真品读,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研究、分析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例如陈桂珍老师的《钟声》,我读了很多遍,三四千字的作品我可以倒背如流。同时,鼓起勇气给《人民铁道》“汽笛”、铁文联主办的《奔驰》文学杂志、《哈尔滨铁道报》副刊投稿,有时也投给《北方文学》,然而投出的稿件几乎都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我毫不气馁,依然笔耕不辍。
  1983年前后,哈铁文联为培养文学新人,借用耀景街上的省文联“创作中心”举办培训班,每个站段只有一个名额,我有幸参加了那次培训。省文联创作中心是一家正规培训机构,学习环境优越,外地学员可以住宿。培训老师主要由哈铁文联老师担任,也聘了省、市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授课。在培训班上,我见到仰慕已久的荣获全国第三届优秀短篇小说《你是共产党员吗?》的作者张林老师,他当时是哈铁文联副主席、文学部主任,西服革履,喜好吸烟斗,谈吐文雅,令人肃然起敬!短暂的10天培训,开阔了我的文学视野,提高了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为日后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我结识了来自各分局、站段的优秀文学新人,大家欢聚一堂,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至今,我怀念那段难得的“耀景时光”。
  2014年我退休后,坐落在耀景街上的集团公司“老干部活动中心阅览室”成为我的好去处。阅览室十分安静,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读者多数是局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在此,我结识了局工务处高级工程师、桥梁专家曹正春(早年同济大学毕业生)、建国前印刷过《毛泽东选集》的原东北铁路印刷厂工人刘德水。他们是哈铁历史的见证者,抢救性整理他们的口述历史刻不容缓。我的想法得到两位老同志的大力支持。通过我多次深入、细致的采访,整理出《“老江桥”百年轶事》《东北铁路印刷厂印刷的〈毛泽东选集〉》两篇珍贵史料,分别被收录在《哈铁百年史话》《哈局故事》中,并被省内外文史杂志转发,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回顾这两篇珍贵史料的整理过程,我感激这两位老同志,感谢“老干部活动中心阅览室”赋予我的“耀景时光”。
  在北国丁香花盛开的五月,哈铁老年大学文学社正式成立,我有幸成为文学社成员,并参加了成立座谈会。它是全国第一个老年文学社,聚集一批优秀的哈铁老年文学爱好者。我将和他们一道“习不言老,暮年追梦”,抒写今天铁路人的故事,开启我人生新一轮的“耀景时光”。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