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伊万诺维奇:
为中俄友谊架起艺术之桥
文章字数:873

  安德烈现场奏响精彩乐章。 
  见习记者 张瀚予 本报记者 封娇文/摄
  6月14日晚,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伊万诺维奇独奏音乐会在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举行。演出开始前安德烈·伊万诺维奇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安德烈表示,每次回到哈尔滨就像回到家一样。此次音乐会演奏的第一首作品贝多芬的《月光》和最后一首中国作品《彩云追月》,象征着中俄之间架起的友谊之桥。
  2017年,作为钢琴大师被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派遣到哈尔滨音乐学院开设大师班和系列讲座等教学活动的安德烈说,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工作时就曾开过10场不同系列和不同曲目的音乐会,后来又和老会堂音乐厅及施坦威哈尔滨合作,开了许多场音乐会。“音乐会的数量已经数不过来了,但是这个场地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一个形式,因为它可以让舞台和观众离得更近。而且相对来讲,比较小一点的空间也可以让我的音乐传递到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安德烈说,他还和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同事们一起给学生举办过音乐会,“这是一种非常不一样的体验,准备这种类型音乐会的过程也是让人非常开心的体会。”
  谈到哈洽会和黑龙江省首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安德烈说,“以前听说过哈洽会,知道非常有名,但没想到和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同时举行,感觉非常激动。所以我想用这场独奏音乐会来迎接‘音乐之城’的两个盛会,让大家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安德烈说,“音乐会上演奏的作品对于观众来讲是很熟悉的,观众在音乐厅能听到以前听过的作品会感觉很放松。音乐会上,不仅有贝多芬的《月光》、肖邦的《夜曲》和《练习曲》,还有李斯特的《爱之梦》和《西班牙狂想曲》,都是中国观众特别喜欢的作品。”在节目单的设计上,从开始到结尾也构起了一个桥梁,用来呼应中俄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从开始曲目贝多芬的《月光》,到最后一个中国作品《彩云追月》,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中俄之间的友谊之桥。
  安德烈告诉记者,他很开心可以经常回到哈尔滨,因为在哈尔滨对于他来说就像是回家一样。虽然他不会说中国话,但是作为一名音乐家,他可以通过感受语调来猜出一些意思,“很多时候我能知道你在说什么,感受到一些意思,而且最重要的是,音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世界的语言。”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