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布衣”与“锦衣”
文章字数:1287

  □衣殿臣
  近日偶读史书,有两个久违的词语先后闯入眼帘,那就是“布衣”与“锦衣”。忽生灵感,不吐不快,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尽管锦衣玉食,高车驷马,地位显赫,但却从不忘记自己过去是平民,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中,每每自称 “布衣”,并以此为荣,借以向人们坦露心迹。
  那么,何为“布衣”呢?辞典的诠释有两点。一曰布制的衣服,谓衣着简朴。如《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载曰:“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二曰借指平民,谓地位低微。因为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有此称。如《荀子·大略》所云:“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匹夫者,谓古代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百姓。不过,只要我们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布衣往往还含有自谦、自豪、自许、自信、自励、自警之意。要想弄清原委,且看三位先贤的表白:
  秦丞相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李斯的这段话,是在寿宴上讲的,于踌躇满志的同时,也流露出自警、自励之意:“置酒于家,百官皆前为寿,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史记·李斯列传》)。
  蜀丞相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的这段话,是他出师伐魏时,向后主刘禅上表中说的,表现了自谦、自勉以及对先主刘备的感恩戴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自称:“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李白的话,是他向荆州刺史韩朝宗上书时说的,接着他陈述了自己的经历、学识和抱负,表现了自豪和自信:“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上述三位名家,各自在特定的场合,不约而同地表白自己是布衣出身,这种不忘初心的品行,是很值得尊重和景仰的。与此同时,这里的布衣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诚朴、敦厚,乃至耿介而有操守,令人感到平易亲切,肃然起敬。
  而“锦衣”则相反,它是显贵者所穿的精美华丽的衣服,乃为权势和地位的象征,令人望而生畏,甚至感到厌恶。“锦衣”者究竟威风到什么程度,且看《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列国,一朝得志,做了纵约长,身佩六国相印,当他衣锦还乡,车骑辎重到达家乡洛阳,其“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家人尚且如此敬畏,所以苏秦洋洋得意地说:“况众人乎!”真是威风八面!至于明朝的锦衣卫,更是如狼似虎,横行无忌,他们的所做所为,简直是令人发指而又不寒而栗。布衣百姓只能是“敬鬼神而远之”。
  有趣而又值得深思的是,在历史长河中,由布衣转化为锦衣者,固然不乏其人;而由锦衣沦落为布衣者,也大有人在。如南朝梁代的一些王子,他们平时锦衣玉食,作威作福,内斗不已,而一旦梁朝灭亡,则有不少锦衣王子流落异国他乡,成为布衣百姓。所以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对他们发出“咸阳布衣,思归王子”的慨叹。这里的布衣王子思归,除了怀念梁朝故国之外,大概也包含着对昔日“锦衣玉食”的眷顾吧?然而,时过境迁,悔之晚矣!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