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臧克家说:你的工作我很喜欢,很看重
一面之师与终生导师
——怀念臧克家先生
文章字数:3027

 
 
  □程 文 (阿列克 孙成龙 张金沫整理)

  那是2004年的一天,听到先生去世的噩耗,我一下子呆住了,像跌进了够不到底的深渊,好些天一直处在麻木之中,没有话语,更没有欢娱。只是眼前不时浮现出那封先生亲笔写的关于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的复信,不时浮现出先生为我的《汉语新诗格律学》题写的书名,不时浮现出有幸与先生仅有的一次见面的情景,特别是先生那和善而执着的目光,使我感受到了师长加同志般的热情、关爱和期望;同时也使人明确地体察到他对贯彻毛主席关于新诗民族形式建设精神的坚定、执着和不可动摇性……我之所以至今念念不忘并为之黯然默泣,是因为我的这位一面之师的关爱、教诲和期待,使我坚定了从事新格律诗研究的事业心,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没有辍弃,而且由决心变成了恒心。虽然是一面之师,可是先生亲切、率真的言传身教却长久地影响着我,使我受益终生:假如没有臧老等老一辈的支持、鼓励和教诲,我就很难坚持到今天,说不定半途而废,更不会有《汉语新诗格律学》及其“三姊妹”的诞生……
  我青少年时代钟爱章回小说和唐诗宋词。家贫,初中一毕业就被保送进了一所“师专”学中文。这期间那些富于民族诗歌底蕴和营养的新诗,深深地打动和启发了我,萌发了学习和研究新格律诗的念头。当时只能手抄了闻一多、郭沫若和臧克家等好多诗人带有格律倾向的新诗,而且大胆地草就了新格律诗研讨的框架与提纲。参加工作后边教书边琢磨,到1977年前已草就初稿。几经熟悉的朋友看过后,一致认为应当请专家审阅。请谁呢?案头臧老的《学诗断想》使我眼晴一亮,然而又犹豫起来,人家那么忙的大名人会理睬我吗?拖了好些天,想到先生讲毛主席十分关心新诗发展和民族形式建设的情景时,就下决心写封信试一试。
  煞费苦心的信是发出去了,久久没有回音,“唉”了几次之后,也就忘了这件事。然而石破天惊的是,1977年5月18日居然收到了先生5月15日写的亲笔回信!先生已经73岁了,居然百忙中抽空谆谆嘱咐我:“你提的诗的格律问题,我赞成,也时常在想这个问题,现在,许多诗作以赋为体,对形式问题不甚注意。固然应百花齐放,但也应该遵循毛主席的教导,试创一种民族形式,这问题较复杂。我也将写点小文略提及。总之,按照毛主席的‘在民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这条指示办事,说来话太长,我赞成你搞,须注意:从战斗生活的内容出发,不要搞成形式主义。”
  这不是一般的信,它使我心田里萌发的新苗得到了阳光得到了雨露,而且事业的根就此深深地粗壮地扎进了我们“诗国”的大地里。因此可以说,这封信决定了我一生的志向和命运。不管事业的探索如何艰难,个人机遇与生活境况如何困窘,作为一个过河的卒子,唯进而已矣!
  1984年我又将77稿整理后手刻蜡版油印,分送同好与朋友求教:经过修改后于1987年2月又将修改稿打印成册,再次分送名家请教。1987年12月8日下午3时30分,我准时到赵堂子胡同拜访了久仰的臧老。老人热情而直率地告诉我:刚才我又大致翻了一下你的书稿,这书现在出版很难。现在诗坛一派一派的,有些诗我都看不懂了,没法讲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你的书稿对于新格律的研究方向是对的,材料也好,学术见解也好,都有参考价值。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要坚持毛主席关于新诗发展的意见。我对你的工作很看重。臧老又向我介绍了邹绛和他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1988年3月22日邹绛教授复信并寄书于我),帮我改变独学无友、孤陋寡闻的状态,勉励我把课题深入下去。4时10分我告辞出门,劝阻他不送时,他边披大衣边说:我也该散步了。临别时,他用带有较浓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说:你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喜欢,很看重,赞成你搞。我无比激动地回身看一眼老人,老人披着黑呢大衣还站在冬日的寒风中,我连忙快步离去,心里想未来的路无论多难走,我也没有理由停下来呀!
  先生,你的教导,你的关爱,使我开阔了眼界,加强了力度,感到要建立民族的现代格律诗除了首先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之外,还应当有鉴别地借鉴和吸取外国格律诗中的有益的东西。不懂英、俄语的我没有迟疑,虚心向人求教;我的长子不仅成了我的老师,而且也成了此书的合作者,书中增加了“中外格律之比较”一章。到1990年8月定稿时全书已近30万字了。
  写书三十年,难。出书(学术类)呢?《汉语新诗格律学》周游列社用了整整十年,你说难不难?难怪诗人万龙生评论此书时颇有感叹,说是带有悲壮色彩。我省一家出版社1992年终于将其列入了选题出书计划(约定作者不拿稿费不拿钱),我心里连连叫了好几声“阿弥陀佛”。社里与我约定同时给臧老致信,请求写序和题写书名。讨扰87岁的老人,实在有些犹豫,然而信发出只有10天,出版社便收到了先生致双方的回信。在给我的复信中说:“书名已题好。序言,无力写了。1977年所写的几句,至今我犹遵守,不论为文或创作时均如此。但这几年,受‘现代派’影响,把毛主席的教导视为僵化,在座谈会提出‘非之’,我看了有点生气。1977年的我信,不作序言,作为附件放在书上,如何?”
  到此,总可松口气,就静待出书吧。可是等啊等啊又等了大半年,出版社明确提出要作者拿钱。说实在话,当时我真的囊中羞涩,没办法,只好撤稿。可是臧老题写的书名呢,人家只说找不到了。先生,如果你的在天之灵存在,请接受我的道款,我惭愧莫名,无可奈何:天,叫我如何面对呀?
  直到2000年,现代格律诗学会帮助会员、理事出书,此书才在雅园出版公司问世。然而书名到底怎么处理了呢?我们苦苦想了好多办法,最后还是采用了思宇的意见,将77年的信影印在封面,将1992年的信影印在书后。即使这样,我仍然满脑子萦绕着不安、歉疚和无奈:不时想起曾在出版社仅见过一次的题签:“汉语新诗格律学”七个苍劲有力的黑字纵向排列,左下部位还盖着臧老名字的篆体红印章。先生,知道吗?出书后给你寄书时我的心中是何等的惴惴不安!仿佛像偷过人家东西似的,这是我如何都难以忘怀的呀!
  先生,你的在天之灵如果有知,可以告慰你的是,我虽然退休了,但是事业心没有退休,而且可以全天候全身心地进行着我喜爱的专业,正在向纵深拓展。诗友万龙生帮我编选、修改并命名了诗集《未荒草一现代格律诗之实践》,近日即将由香港新天出版社出版,正准备请你指教呢!然而你竞溘然离去,叫我怎能不感到失落、怅惘与悲哀呢!
  龙生在《未荒草》的序中又提及了已经脱稿了的《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用154位诗人的357首成熟的新格律诗为例总结了各种诗体形式),说我的“这三本书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就是他自己所称的一脉相承的‘三姊妹’。穷数十年之功,独立完成这样一个堪称巨大的系统工程,若是没有深厚的功力和坚强的毅力,那是不可能的”。学生并非是在炫耀自己,而是说你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我的一生。无论对事业的执着,做人的品行,还是对年轻一代的爱护、关心与培养,你都永远是值得我学习、效法的榜样!如今随着考研风的流行,导师之称业已普遍,然而你是我心目中传道授业都难能可及的导师,你的为人和你的诗将在我和广大人们的心中长存、永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作者简介
  程文,笔名:卓韦(1941.8—2017.11),汉语格律体新诗重要理论家、诗人。高级讲师,原哈尔滨铁路中专校长,黒龙江作协会员。曾为世界汉诗协会格律体新诗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程文先生的主要新诗格律理论为“完全限步”说,其理论的形成得到臧克家、卞之琳、冯牧和李瑛等文学大家关注和支持。2003年,程文具有“填补诗歌研究空白”(光明日报书评)的专著《汉语新诗格律学》,获黑龙江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16年,程文获中国格律体新诗研究“理论成就奖”。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