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哈尔滨打造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
环哈工大、环哈工程、环黑科大、环哈兽研四个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文章字数:3391

  本报讯(记者 杜菲菲)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创新龙江”、打造“创新引领之都”,日前,由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编制的《环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环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方案》《环黑龙江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等4个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环哈工大创新创业生态圈 

  布局建设“一圈、三带”,全力推进9方面重点任务 

  根据《建设方案》,环哈工大创新创业生态圈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核心,在哈尔滨市红军街、中山路、文昌街、和兴路、铁路街围合区域内,重点发展空天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慧农业、创意设计、生物环保等产业。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功能融合、休闲生态圈层,整体布局建设“一圈、三带”。

  “一圈”即以哈工大为核心,以30分钟交通距离为半径形成的科技创新集中区,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功能区建设。“三带”即西大直街网络空间创新带、复华街功能融合创新带、马家沟休闲生态创新带。

  生态圈将全力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谋划、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基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等9方面重点任务。

  其中,紧抓国家实验室建设机遇,参照国内其他省市经验,筹划依托“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筹建“空天科学与技术”黑龙江省实验室,通过打造以准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哈尔滨区域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搭建集聚高端科技人才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和促进地方以科技驱动产业升级的雁阵格局,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建成卫星制造及应用、新材料及器件、航天智能制造、新能源及装备多个专业化产业园区,形成多个未来产业集群;聚焦航天高端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发挥行业内领军企业创新和行业引领作用,联合上下游优势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对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服务、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升。

  环哈工程创新创业生态圈 

  “五区联动”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哈工程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范围为先锋路、宽城街、大方里街、东直路和南直路的围合区域。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核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软件、创意设计、冰雪艺术等产业发展。

  从空间布局上围绕哈尔滨工程大学,形成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创新核心区、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创新簇群启动区、龙江工程师学院融合创新聚集区、龙江青年才俊创新创业区(小镇)和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创新创业拓展区等五个功能区为支撑的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实现五区联动、相互支撑,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

  根据《建设方案》,环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共有完善双创服务体系,建设环哈工程未来产业科技园区;打造“黑龙江(道外)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示范区”;建设龙江中小企业科技快响中心;建设龙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交易中心;建设龙江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等9项重点任务。

  其中,依托哈工程科技园为龙头,进一步优化科技园孵化空间布局,在生态圈示范区组建“环哈工程生态圈科技孵化有限公司”,搭建孵化和加速平台,并将道外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迁至园区,搭建孵化器、加速器平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

  协同红旗城集团,共同打造“四馆三区一基地”,即船舶博物馆、海洋文化馆、航母世界主题展馆“三馆合一”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博物馆,以及假日科学广场、硬核科技馆。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区、大学创新创业区、大学生一站式科技服务社区和黑龙江省海洋科技文化研学基地,打造创意创新创业融合空间。

依托在龙江各地市、大院(所)、大企建立快速响应工作网络,成立龙江中小企业科技快响中心。以教师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深挖企业“急难险重”技术需求,促进企业合作数量质量双提升,形成服务龙江中小企业科技快响机制。

  环黑科大创新创业生态圈 

  打造“碳谷双创带”和“新工科双创带” 

  “环黑龙江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重点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科技研发“策源核”,打造浦源路和红旗大街过江沿线两条纵横交汇的“碳谷双创带”和“新工科双创带”,统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孵化、创新创业服务”三个双创功能区,形成集科技源创、产研联动、科企孵化、科创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重点项目包括10项,包括:

  建设智慧矿山学科交叉研究院。聚焦煤矿和石墨矿山在智能开采、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助力龙江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设石墨研究院。围绕石墨探采、分选、提纯、精深加工、石墨烯及产品制备、尾矿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助力哈尔滨新区打造全国石墨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推动龙江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煤机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集智能采煤机、智能掘进机、智能输送机、智能支架等煤机装备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煤机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聚化国内外该领域高端人才,催化一批该领域发明专利,转化一批该领域科技成果,孵化一批该领域科技企业,催生一批该领域专精特新企业。

  环哈兽研创新创业生态圈 

  打造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新的增长极 

  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在动物健康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优势,围绕动物健康、生命健康和动物种业安全,逐步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创新、研发和转化平台;推动畜产动物、宠物疫病防控相关产品产业化发展,向动物健康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动物种业安全产业创新方向延伸,与国内优秀生物医药生产企业联合,共同研发畜用、人用、人畜共用等药物,拓宽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引进生物医药、中医药、生命健康、医疗设备等生物经济关联产业,打造创新高效、竞争力强的生物产业集群。

  环哈兽研创新创业生态圈空间布局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两部分。核心区:以哈兽研为核心,在松花路、潍坊路、兴凯路、大连北路、镜泊路、平顺街、双拥路、新疆东路、哈平路围合区域,规划面积5.75平方公里,重点以动物健康、生命健康和动物种业安全为引领,带动生物医药、中医药、生命健康、医疗设备等产业发展。拓展区:以平房区大数据产业园、哈南双创基地为承载,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承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重点任务为以哈兽研为龙头,积极引进国内生物医药头部企业及优质研发机构,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部署引领未来的生物兽药和动物种业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畅通生物产业“理论探索-技术突破-平台支撑-企业转化”的科技创新全过程,培育壮大生物产业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新的增长极。重点项目共有21项。

  市区协同,“真金白银”鼓励“生态圈”建设 

  市级出台12项支持措施,“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多次出现 

  在4个建设方案中,均对市级支持措施以及区级支持措施予以明确。仅市级支持措施就涵盖支持生态圈全面率先发展、支持生态圈调整空间规划和用地、支持生态圈内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支持生态圈内高校院所牵头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生态圈科技成果转化等12项支持政策。

  其中,“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多次出现。

  坚持以信任为基础的生态圈建设人才使用机制,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度,支持生态圈内高校院所与企业围绕我市重点发展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承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任务,单个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

  对科技人员持科技成果创办企业(含技术入股)和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产业化的,根据研发投入和市场前景,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

  发挥生态圈内企业承载科技创新人才的主体作用,支持生态圈内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在哈创建新型研发机构,根据研发投入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对进入运营期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锚定创新创业生态圈工作目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引进符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补齐建强重点产业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生态圈创业的,优先配置创业要素资源,根据绩效评估情况,对创业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在2023年5月5日17时前,通过电子邮箱将意见发送至:15946011696@163.com 联系电话:82363446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