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扎根黑土地结硕果 改造盐碱地变良田
“春华秋实”打造品牌搭建绿色循环产业链,为“大国粮仓”丰盈安稳贡献民企力量
文章字数:3008
  工作人员控制设备从稻壳中提取二氧化硅。
  本报记者 郝欣 康福柱文/摄
  又一个万物竞发的春天来了,“春华秋实”的“春之曲”早已奏响。“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这是黑龙江春华秋实粮油有限公司名字的来处,自然诠释着这家民营企业的初心。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塑品牌,“春华秋实”为食者造福,将龙江好米卖向全国;从“黄色废物”到“金色利润”再到“绿色效益”,“春华秋实”为耕者谋利,搭建起一条全国独有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
  4月,迎着春光记者来到阿城,近距离感受“春华秋实”的情怀——企业董事长那立新把这里描述成热土,因为这里承载着“春华秋实”的梦想:让“黑土粮仓”更加丰盈!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立新说,作为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这是企业固根立魂的方向,“民营企业发展要先有魂,才能有力!”
  初 心
  扎根黑土地的“春华秋实”,用心浇灌品牌之花,结出丰硕果实,让绿色、健康的龙江好米走向千家万户。
  塑造品牌 一个个奖项是沉甸甸的责任
  走进“春华秋实”的办公楼,一楼大厅企业荣誉室格外吸睛。重量级的奖杯、奖牌、证书填满整整一面墙的大展窗。
  “企业投产第一年,我们就成为阿城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今,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荣誉也被我们拿到手了……”指着那一项项荣誉证书,那立新如数家珍。他和同事们工作之余都喜欢来荣誉室里看看。“有喜悦,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从诞生到成长再到壮大,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一路伴随企业前行。”
  “春华秋实”的故事要从卖粮说起。作为土生土长的阿城人,做企业之前,那立新干的就是卖粮的买卖,作为中间商,他想把黑土地出产的好粮食卖出龙江。凭着品质和信誉,那立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客户,而两位山东贸易伙伴的话给了他启发。“做中间商,不如一起投资兴业,做源头工厂!”那一刻,那立新心动了。
  “黑土地”既是粮食丰产的代名词,也是龙江人粮食情结里的一种骄傲。寒地黑土、青山绿水蓝天的天然生态资源禀赋,铸就了“龙江粮食”先天的优秀品质。“利用好咱脚下的黑土地,打造属于自己的粮食品牌,才能把好粮卖出更好的价钱。”那立新下定决心联手山东股东在家乡阿城投资建厂。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16年12月13日,黑龙江春华秋实粮油有限公司成立。“我们打造的是以绿色稻米种植、收购、加工、贸易为主的大型综合型企业。”那立新说,“‘春华秋其’的定位就是扎根黑土地,用心浇灌品牌之花,结出丰硕果实。”
  “绿”字当先 让龙江好米走进千家万户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力。在哈尔滨市农业、粮食主管部门和阿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春华秋实”成立后就启动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先后打造了“秋实十月”“黑土沃米”“金京壹号”等多个知名稻米品牌,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逐年提升。其中,“秋实十月”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经过精心培育,拥有“绿色食品”“黑龙江优质粮油产品”“中国名牌”“龙江优品”等众多食品行业的荣誉认证。仅这一款产品,去年在全国销售量就近30万吨。
  如何擦亮龙江稻米“金字招牌”?那立新总结了一个关键词:绿色。
  在“春华秋实”的日常运营中,“绿”字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在种植区域的选择上,企业不仅在阿城区建设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订单种植的形式,打造近50万亩的绿色稻区。“那里的开垦时间较晚,土壤肥沃,环境污染少,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居全国首位。”那立新说。
  在种植和加工流程上,“春华秋实”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执行。斥巨资引进了国内领先的稻米加工智能联动系统,一键控制稻谷自动进入祛杂、砻谷、碾白、抛光、色选等工艺程序,直至产出合格的产品。
  “春华秋实”致力打造质量追溯体系,同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合作,进行数据共享平台共建工作;与红卫农场、七星农场、青龙山农场、五常市等强强合作,实现数据共享,消费者只需坐在家中扫码,即可“云”上观看绿色稻米生产全流程,了解端上餐桌的每一粒大米的出处,让绿色、健康的龙江好米走进千家万户。
  使 命
  主动担起社会责任的“春华秋实”,把改良盐碱地当成己任,“让盐碱荒地变生态良田,让‘大国粮仓’更安稳”!
  点“壳”成金 谱写循环经济新“链”曲
  “得益于黑土地,更要回馈黑土地!”这句话不仅写进了“春华秋实”的企业发展理念中,更烙刻进企业的血脉。2019年,一项新技术横空出世,不仅给“春华秋实”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更给企业提供了回馈黑土地的良机。“春华秋实”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
  小小稻壳能做什么?过去,水稻在被加工成大米之后,剩余的稻壳往往一烧了之,既污染环境,经济价值也低。经过多年科研实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别如山教授团队拿出科研新成果——从稻壳中提取出高纯度纳米级二氧化硅。
  与传统从矿石等材料中提取二氧化硅不同,从稻壳中提取的二氧化硅具有非结晶、无定形、纳米微孔结构等优势。“稻壳硅”纯度达到了99.92%,在食品、化妆品、橡胶等诸多行业用途广泛,市场价值极高。
  新技术需要走出实验室落地,此时“春华秋实”也正愁如何将稻壳变废为宝。在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和阿城区委、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春华秋实”与哈尔滨工大华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变废为宝、点“壳”成金。
  在“春华秋实”大米加工车间身后,一座崭新的“稻壳硅”生产车间拔地而起。脱离的稻壳通过管道被输送至新车间,送入自主研发设备进行加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每天可产出10吨纳米级二氧化硅。
  如今,小稻壳不出工厂就身价翻了十余倍,变成“金”稻壳。那立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8吨稻壳,可以生产出1吨纳米级二氧化硅,8吨稻壳的市价在2400元左右,而1吨二氧化硅的售价最高可达3万元。
  回馈黑土地 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延长稻米加工产业链,一向被视为无用之物的稻壳成了“宝贝”。走进“春华秋实”厂区,偌大的仓储园内,一个个装满液体的、白色的塑料大桶整齐排列成百米长龙,蔚为壮观。“别小看这一桶桶液体,它们可有大用处,能让盐碱地变成良田。”那立新介绍。
  在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春华秋实”与东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对接,利用“稻壳硅”生产线,同步生产酸性液态复合肥。“这种酸性液态复合肥施用到盐碱地,可以很好地中和土壤碱性,同时,复合肥含有大量有机质,大大提高土壤肥力,可实现当年改良,当年种植。经测算,改良后的盐碱地水稻亩产可达1100斤。”东北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科研团队负责人称。
  “今年,我们生产的酸性液态复合肥将运往我省大庆等地,助力1万余亩盐碱荒地变生态良田!”那立新言语里透着骄傲。
  从“黄色废物”到“金色利润”,再到“绿色效益”,在良性循环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进一步凸显。这背后,“春华秋实”默默贡献着民营企业力量。
  “民营企业的春天到了!”回馈黑土地的同时,“春华秋实”也在蓄力实现跨越发展。今年,“春华秋实”将启动“稻壳硅”二期工厂建设,新厂二氧化硅和液态复合肥的产能将提高三倍。
  “‘春华秋实’计划在5年内,形成30万吨纳米二氧化硅的产能,助力龙江盐碱地改良工程,打造起集‘纳米级二氧化硅生产——盐碱地改造——盐碱稻种植——盐碱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那立新说。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扎根黑土地,回馈黑土地,让“黑土粮仓”更加丰盈,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这是“春华秋实”的企业之魂,也是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