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更多接纳更好融合,让孤独症儿童不孤独
文章字数:2526

  志愿者陪孤独症儿童做游戏。  
  孩子们在特教老师的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 
  老师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精细动作训练。 
  2023年4月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记者走访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有关机构了解到,目前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接纳、包容在进步。通过各方努力,一些学校在对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上有了令人欣喜的探索。这条融合之路虽然漫长,却也充满希望。
  更多关爱  从“爱心小天使”到个性化教育计划
  “他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他很棒!”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的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为孤独症儿童小军鼓掌,他的进步得到了全班同学的鼓励。
  小军每天会得到学校“爱心小天使”的帮助:早上牵他的手去课室,下课带他去上厕所、喝水,课间跟他一起玩游戏,拉着他参加校园活动。小军就这样一天天融入校园生活。
  每学年初,经学生自荐和班主任推荐,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会遴选出20名普通生,由特教教师培训后,成立暖阳爱心小分队,协助孤独症儿童及其他障碍类型特需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同时增强普通生的社会责任感。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副校长李敏宁说,在孤独症儿童入学后,学校特教团队会对其进行教学评估,拟定个性化教育计划,设计针对性的文化课程、康复训练等。学校融合教育工作小组基于孤独症儿童评估结果,设计了多种融合教育模式,如“全天特教班”“普通班+部分特教班”“普通班+资源教室”“普通班+巡回指导服务”等,并坚持“术科融合为主、优势科目为辅”原则,引导学生随“科”就读。
  位于海南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则在体能训练上尝试做融合。基地教学中心主任严静说,孤独症儿童在户外场地做足球训练时,让普通儿童加入进来,能带动孤独症儿童更快地进步。
  在广州市黄埔区会元学校,每个有孤独症学生的班级都设立了关爱小组,发动同班同学给予其需要的帮助。除了资源教室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外,学校探索出科教卫体结合的融合教育思路。
  “我们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合作,帮助筛查评估孤独症儿童,制订个性化教育计划;与相关科技公司、运动机构等合作,为包括孤独症儿童在内的特殊儿童定制运动、科技和美育课程,多渠道帮助他们成长,更好地融入集体。”广州市黄埔区会元学校校长王健萍说。

  更好融合  让更多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

孤独症是一种伴随终身的先天性大脑发育障碍性疾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组织的针对中国6岁至12岁儿童孤独症及其共患病的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是0.7%。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际新曾在普通学校探索开展了10多年融合教育。他说:“融合教育是比较广泛的概念,既要融合到学校的课堂中去,也要融合到不同学科、不同人群中,比如和各学科的教师、和普校同班同学都能融合在一起,最终目的是融入社会,使孤独症儿童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李际新表示,融合教育没有影响普通学生的学习,也让善意在校园中传递。

随着社会的接纳、包容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从特殊班走向普通班,从特殊学校走向普通学校。“对于新进校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一般先安排其在特教资源班重点学习课堂常规及文明礼仪,待其情况好转后,再安排进入普通班融合学习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若学生在文化学科达到普通生的及格水平,则安排其进入普通班学习该课程。”李敏宁说。

  更强支持  从学前、学龄到全生命周期
  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将符合条件的0岁至6岁孤独症儿童纳入康复救助范围,为他们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提供了制度化保障。对于教育者,2022年发布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体现了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主要包括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待遇保障等。
  但同时,现有的政策扶持、补贴、资源配置还不足以覆盖孤独症人士全生命周期,长期且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让孤独症儿童家庭不堪重负。对一些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仍不够。
  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石梦良2018年自发成立孤独症志愿服务团队,长期坚持“家长喘息计划”“以师之手,与子同行”“随班就读儿童影子老师计划”等形式的志愿帮教,为孤独症儿童家长提供喘息时间,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提供影子老师服务。
  有效降低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成本,促进行业科学发展势在必行。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樊越波说,截至目前,孤独症治疗方法主要是国际认可的28种具有循证依据的非医学干预方法。她带领广东省孤独症康复教育协会的研究与教学示范基地——广州“星之光盐”团队,经国际权威部门授权,翻译了这28种孤独症循证干预方法指南资料,免费提供给相关专业人员及家长学习。

  专家提示 这些“信号”需注意  
  专家提示,孤独症多出现于儿童早期,3岁之前就可能明显表现出异常。如早发现、早干预,大多数轻症患儿可通过融合教育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天津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石萍介绍,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一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
  “社会上一些人认为孤独症就是心理疾病,实际上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但的确有一些孤独症儿童也有心理疾病的症状。”石萍提示,孤独症越早确诊,并正确地进行引导训练,能够极大地提高患儿的社交和认知能力,可以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目前,大多数孤独症患儿会在2岁到3岁之间因语言发育迟缓而就诊,但也有部分患儿就诊时已错过最佳干预年龄。
  针对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石萍表示,一些人认为孤独症儿童通常就是“不太爱讲话”,实际上这是对孤独症认识的一个误区。要做到“早发现”,家长应注意儿童成长中的多种“信号”,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儿童是否存在“五不”行为,即不看或少看,不应或少应,不指或少指,不语或少语,不恰当的使用物品和不恰当的言语表达。同时观察儿童是否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爱好单一,重复做同一件事情,说话少、不说话或赘述等情况。一旦发现儿童有此类行为或类似表现,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判断。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