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引领式协同: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净化精神空间
文章字数:5631

  黑龙江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 邢泽玮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宣告“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这说明“两个伟大革命”在过去、现在、将来都始终共同贯通党的历史进程。第三个历史决议以“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第十条结尾提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个论断既揭示了“两个伟大革命”的内在关系,又对二者的实践逻辑提出了明确的指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正式赋予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新的性质内涵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彰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驱动力,展现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坚定和果决。深入理解“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时代命题,有利于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的深远意义,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保障和政治引领作用,切实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应用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领导社会革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一
  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理论和政党催生了“两个伟大革命”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揭示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本质,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以其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指引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实现变革旧世界的任务与目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马克思对辩证法本质的论述和对革命的阐释,形成了党领导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其革命属性既不以执政的起始而终结,也不以长期执政的稳定而间歇,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将其批判和革命的态度与立场旁落,党保持其批判性与革命性,甚至要以党本身以及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批判与革命的对象,前者为党的自我革命的内涵,后者为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内涵,党的自我革命既不是放弃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否定党的政治威信,更不是破坏党内的团结统一,而是要不断“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提高“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能力,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既不是改变政权组织形式,也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建设功绩,更不是制造和激化人民内部矛盾,而是要不断增强人们的“共产主义意识”,以利于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
  社会革命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乃至社会形态更替的强大动力,是新社会取代旧社会的决定性手段和重要环节,广义的社会革命是指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上的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的重大变革。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作为一个历时性概念,改革是社会革命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和平稳定时期自上而下发起社会革命的指代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以及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指导下,中国的社会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三者之间建立起了紧密联系,中国社会革命的进程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始终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两个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规划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到“四位一体”认识的深化,再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中国社会革命的样态不断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维度的渐进式改革之中。中国改革的核心目标始终致力于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具体目标旨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五大建设领域的发展符合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时代变革和进步的需要,满足社会形态的跃升条件。
  当前,中国的社会革命和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飞跃成功地引领了较为全面、迅速的社会革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三
  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逻辑依据和内在关系
  自我革命之所以能够引领社会革命,是由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革命的价值特点与社会意义所共同决定的。
  一是从两者关系上看,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逻辑关系与现实联系,一方面,虽然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同衍生于政党的革命属性,从革命对象角度划分两者为并列关系,但是将自我革命置于政治改革的视野中便形成了与社会革命的从属关系,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整个社会革命的重大战略构成,就是要在稳固国家政权的前提下,以党的向好质变引领社会各阶层觉悟程度和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日臻进步;另一方面,两者最大的关联是领导主体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党的自我革命“刀把在党”“刀刃向党”,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所要变革的也是党长期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过程本身就彰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意蕴,而党对社会革命的领导力量同样源自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彻底程度,在党推进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进程中,只有党首先推进更为彻底的自我革命,才能更好地领导社会革命的胜利。
  二是从战略地位上看,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的社会革命交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革命内容的集中呈现,而党的自我革命与政治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直接相关,间接影响其他布局的目标和成效,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因此,党的自我革命要处于社会革命的先行梯队、第一方阵,带头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新的社会革命进程,进一步盘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是从影响规模上看,党的自我革命是全党范围内涉及思想革命、观念革命、意识革命、行动革命的教育整顿,是最能够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的党内革命性锻造,具有人数众多、覆盖全面、辐射广泛等特点,能够承担起引领社会革命的量级,党的自我革命不仅向党内外全社会展现净化、完善、革新、提高的决心与态度,同时能够带动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进行思想观念的革新,既能增强执政党“坚强有力”的特性,提高党在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又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地位,凝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意识的共识与力量,增进全社会团结奋斗。
  四是从社会意义上看,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党的自我革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最伟大的社会革命,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更高阶段甚至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精神富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于人民的精神世界,从构成角度讲,既包括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包括人民的精神力量,从供需角度讲,既包括满足个体发展所必需的主观精神文化需求,也包括巩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必需的客观精神文化供给,丰富与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和主观精神文化需求,大多依赖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指导下发展的各种文化事业与文化活动以及催生的各类文艺形式与文艺作品,而丰富与满足人民的精神力量和客观精神文化供给,则大多依赖于组织、非组织的,显性、隐性的,制度、非制度的各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内体系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理想信念教育又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过程,一方面,通过党的自我革命促使广大党员增强精神力量、净化精神世界,能够有效地带动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领域“先富带后富”,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从党员自身做起阻滞发生极少数“精神生活已富返贫”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利于以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带动全社会提升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和价值观,满足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要求和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需要,以更高质量、积极健康正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构建文化强国。
  四
  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本质是一种引领式协同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对“告别革命论”的根本否定,也澄明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改良”的政党本色。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并非意指社会革命依赖于自我革命,两种革命并无先发与后发的位序,而是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切入口,着重发挥党的自我革命所能够引领社会革命的社会功能,共同推进两种革命协同发生。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协同,从功能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净化精神空间。
  社会革命表现为五大建设领域的变革,从党的自我革命对五大建设领域变革的作用上剖析自我革命如何引领社会革命,又是如何形成协同,可知自我革命的进程与社会革命的进程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所谓“引领”是一个同向同行、上下衔接的连锁反应。
  经济建设领域,党的自我革命扼制党内的腐败苗头,以行贿受贿并重惩处的雷霆手段震慑党员干部的权力寻租行为和社会投机分子对党员干部的“围猎”行为,捋顺正当公平的市场竞争关系,营造有序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政治建设领域,一是增强人民民主观念,既促使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敬畏感,又激发人民人人负责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人民监督实效性,推动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二是增强人民法治观念,法治建设从属于政治建设,体现为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党的自我革命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规范,其程序执行并维护党纪国法,逻辑进程贯通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以纪律约束培养法治思维和守法意识,有利于全社会从被动“遵法”到主动“尊法”的变革。
  文化建设领域,党的自我革命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自我革命以强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要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弘扬革命文化,以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以革命的历史指导历史地革命;在对党员干部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教育要求中,不断继承和发扬以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任人唯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为精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建设领域,党的自我革命引导全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利于全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增进民生福祉,在缩小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相对差距的进程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与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政治站位、政治责任密切关联,许多破坏自然生态的问题背后都隐藏着污染政治生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的问题,都有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都有环保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的问题”,党的自我革命深挖彻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腐败问题,有利于统筹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两个生态”一体修复;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自我革命从政治视角出发,有利于党员干部在实际行动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变革地方党委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的规划布局,彻底破除以资源耗竭换取经济增长的短视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精神和斗志,既是自我革命所需,也是社会革命所求。革命理想高于天,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协同向前,是实现政党理想、国家理想、民族理想的坚实保障。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