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用心浸好种 智能催优芽
通河县以现代化、集约化智能催芽和工厂化育秧方式,下好春耕“先手棋”
文章字数:835

  本报讯(杨依明 徐研 记者 罗彦坤)苗好八成粮,眼下已进入水稻催芽育秧关键阶段,秧苗好坏对粮食稳产增产至关重要。通河县以现代化、集约化智能催芽和工厂化育秧方式,推行“藏粮于技”,下好春耕“先手棋”。

  在通河县众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智能催芽车间内,农户正在检修锅炉,为浸泡稻种的水箱加水升温。“等水烧到25℃,就能投放稻种开始催芽了,工厂化育秧是抢抓农时的关键一步。”合作社负责人陈志国说。
  通河县众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万亩水稻,智能催芽车间的4条生产线每年要完成400吨稻种催芽。水稻插秧分先后,催芽也要分三批次进行,每一批次需要七八天时间。看着育秧车间锅炉点火了,乡亲们急着送来了第一批稻种,标注好名字、装满种子的编织袋靠墙码得整整齐齐。
  陈志国说:“咱这催芽车间采取智能控温模式,24小时都有电脑盯着,精确保持在20℃左右,出苗齐、秧苗壮,这是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
  位于通河县通河镇的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全县最大的水稻育秧基地,这里的180栋育秧大棚都应用了全智能管护技术,从稻种进“襁褓”,直至插秧下田,农户基本不用操心。只要保证供水、供电,几个人就能照看整个棚区。
  目前,通河县8个乡镇已有10个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实现了86个行政村全覆盖。农户尝到了工厂化育秧的甜头,“慧”种田的思路逐步打开,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逐年提升,增产增收多了一道保障。
  为了保障技术的推广应用,通河县农业农村局在每年春耕结束后,都按照浸种量准时发放智能浸种催芽补贴,大力支持与培育新型农业主体,让“藏粮于技”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通河县农业农村局生产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绿色农业“双百工程”和“六统一”的推行,通河生态稻工厂化育秧成为一种趋势,除了地块极小散户,基本都用上了。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全新的机械投用,持续降低了生产强度,统一管护节省了人力,提升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了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强大的农业装备支撑,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