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通道”上代表讲述前进中的中国
文章字数:1992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5日开启,面对媒体的镜头,来自全国不同行业的6位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感悟,介绍了各自行业取得的骄人成绩。从女足精神到中国制造;从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到100%国产化率的全地面起重机;从大熊猫繁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到生态环境对百姓生活的改变……从他们讲述的生动故事中,可感知中国前进的脚步。
  水庆霞:
  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进取
  身着西装在“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采访的水庆霞略有些紧张。记者问她运动生涯中难忘的瞬间,水庆霞回忆了2022年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夺冠背后的故事。
  2022年,作为教练员,水庆霞再次代表中国站在亚洲杯决赛的舞台上。上半场中国队对韩国队02落后。中场休息时,水庆霞对队员说:“今天大家通过电视机看中国女足比赛,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女足拼搏的样子。”
  下半场时,女足队员们积极进攻、防守、转换,最终,勇夺亚洲杯冠军。
  水庆霞说,困难的时候,中国女足就有那股劲,就有那股精气神。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不断进取。水庆霞说,在各行各业、每个集体中,都有团结协作、永不放弃的精神,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朱悦萌:
  千人同一舰,万里不迷航
  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已满十年。“十年里,辽宁舰从下水起航,战机上舰到编队一体、舰机融合,从近海训练到远海部署,正在绘就大国重器更加深远、更加壮阔的奔涌航迹。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一代代航母人的接续奋斗,弯道加速。”海军辽宁舰某中队少校政治教导员朱悦萌在“代表通道”介绍,军旅生涯能够拥有航母印记,能和辽宁舰一起乘风破浪,共同成长,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千人同一舰,万里不迷航。“代表通道”上,“90后”少校朱悦萌朝气满满,她庄严承诺:我们把青春和梦想融入祖国的航母事业,我们一定践行首舰标准,挺膺担当、勇毅前行。也欢迎更多的年轻朋友加入我们,投身航母事业,和我一起驶向更远的海、更深的蓝。
  单增海:
  大国重器就是要勇于担当顶天立地
  超级移动式起重机被认为是工程机械中技术最为复杂,研发难度最大的产品。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团队200多名技术专家,100多名高级技师,10年的努力先后攻克了行业公认的七大项关键技术,完全形成了千吨级起重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
  全地面起重机如今已经通过技术升级,其各项关键指标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整机国产化率由71%提升到100%,所有的关键零部件均实现了中国制造。
  “我从业近三十年,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就是要摒弃幻想,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大国重器就是要勇于担当,顶天立地。”单增海说,我们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力攀登工程机械全球珠峰之巅。
  汪玉成:
  践行“两山理论”,实现村强民富
  “代表通道”上,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了只有1000多人的小山村余村,如何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实现村强民富的故事。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安吉余村时,首次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18年来余村坚定不移,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重新制定了发展规划,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成立了两山旅游公司,建起了矿山遗址公园。余村从过去炸山开矿,“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到现在变成了“人在余村走,就在画中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汪玉成说,如今的余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乡亲们都说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余村还带动周边村镇共同致富,余村身后展示着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
  侯  蓉:
  28年里,这里的大熊猫数量增长了12倍
  1994年到2022年底,在这28年时间里,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的数量从18只扩展到了现在的237只,增长了12倍。“代表通道”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说:“繁育大熊猫只是一个阶段,最终的目标是让它们恢复野性,回到野外。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更好地保护好大熊猫自然栖息地。”
  从200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起,侯蓉三次提交了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议案,一次提交了修订动物防疫法的议案,提出要加强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建立野生动物疫病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流浪动物管理,建立野生动物疫病的检疫标准等。这些建议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动物防疫法的修订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吸纳,现在这两部法律已经正式颁布了。
  张克勤:
  保障农产品绿色安全,关键是科技
  “别看它小,它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说,线虫种类很多,仅危害作物的线虫就达几千种,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据统计,每年在全球造成的农作物损失达1570亿美元,线虫已经成为农作物的第二大病害。
  线虫的防治研究十分重要。“我们历时30年,踏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建成了防治线虫的微生物资源库。”张克勤说,科研团队已成功开发了生物防治线虫的产品,获得了农药登记证,并且实际推广利用。
  张克勤说,生物防治线虫的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要保障农产品绿色安全,关键是科技。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的代表,我将继续为科技强国、农业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