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他8岁起习武,坚持49年;曾荣获省武术第一名和东北三省武术金奖;他愿意免费教课寻找传人——
“市井武状元”的豪气江湖
文章字数:3162

 

  刘钟强习练柳叶刀。

  刘钟强教授弟子功夫。  

刘钟强的获奖证书。

  本报记者 徐日明文/摄
  在道外区一个不起眼的酒庄门前,一个中年伙计在不声不响地搬动着酒箱,他看起来虽然头发花白,但是能搬两三箱酒往返多次也不会气喘吁吁。酒庄老板刘先生说,这个伙计了不得,人家是“武状元”呢。
  刘先生口中的“武状元”叫刘钟强,今年57岁。他从8岁开始习武,至今已经49年,无论是北派少林的潭腿还是吴氏太极以及刀枪棍棒样样精通,得过省传统武术第一名,还得过东北三省传统武术金奖。
  “我有爱好、有梦想,但也有家庭、有妻儿,还有高堂老母。来做搬酒工,是希望能挣一点儿钱交给家里打理生活,平时总以练武人有担当而自居,嘴里都是‘家国情怀’和‘传承文化’,但如果连自家生活都不能保障,才真是枉费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刘钟强说。
  学武
  8岁开始练武,一家人练成“风景线”

  “我们练不好或是偷懒的时候,我爸就会下手打人。”

  刘钟强是老哈尔滨人,早年家住南岗区文昌街附近,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中间,从小看着父亲教哥姐习武。传统武术习练初期实在是枯燥,半个多小时的站桩、重复上千次的冲拳……刘钟强坦言,儿时对武术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专注于玻璃弹珠、摔泥这样小男孩的把戏。
  8岁时,在父亲严厉要求下,他开始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练武。当时的一曼公园还是一块空闲的三角地,每天放学后,兄弟五人和母亲一起都要练两小时的武术,只有在完成了这一项任务后才能回家,好在当时上小学也没什么家庭作业。无论冬夏寒暑,一家七口练习武术,成了那块三角地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刘钟强童年的全部回忆。
  “和电影里的父子传艺差不多,我们练不好或是偷懒的时候,我爸就会下手打人。拧耳朵、打屁股,我们兄妹五个都挨过打。”一直以来,在幼年刘钟强的心里就有一个认知,父亲只重视武艺,并没那么疼爱他们。子女的这种感受父亲显然是知道的,但是并没有任何改变,还享受着严父的身份,直到有一天母亲说漏了嘴,但那已经是刘钟强成年之后了。
  “你爸咋不疼你们呢?当时咱家住的条件差,你们哥五个就睡在一个炕上。每次你爸打完了你们,白天装得没事儿一样,好像下手还不够狠,逼着你们好好练功,到了晚上你们睡着了,他就挨个查看你们的伤,一个劲儿地自责。”听完母亲的话,刘钟强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原来那个当面严格到不讲人情的父亲,背地里是这样的形象。
  “当代社会不同于父亲练武之时,即使一身武艺对于生活又有多大帮助呢?父亲的良苦用心了然于胸,期待之意也不言而喻,从那时候他心里就有了一个词‘传承’,那是父亲的期待,无论对生活有没有帮助,我们兄弟姐妹除了苦练武艺外已没有其他选择,后来我得了省冠军和东北三省金奖,也是源于老父亲严格要求的激励。”刘钟强说。
  论武
  传统武术不实用是误区

“莫拘泥套路,拆出单式且需灵活运用”
  习武多年,刘钟强兄弟姐妹五人也都长大成人了,各自有了各自的职业,却没有一个人专业搞武术。传统武术因为习练时间长以及在外行人眼中实战功能相对差,在社会中越发被边缘化,这也成了刘钟强这样的传统武师心里的隐痛。
  “在现代人的认识中,传统武术和体操差不多,全都是套路和花架子,只能表演而并不实用,特别是在视频中一些号称传统武术的高手在与散打、拳击对抗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也就更坚定了人们的想法,但对于内行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刘钟强说,在说传统武术不实用的说法中,就有一种说法是“按套路”,实战中是没有套路可言的,所以在大家看来,传统武术不能实战,但其实并非如此。
  说话间,刘钟强起身做了一个太极拳中“单鞭”的动作,然而他并没有像套路中勾手完全移到身后,移动了一半就出掌攻击。他说,不按套路来打有两层意思,首先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武术套路的动作拆出来使用,而不是拘泥于前后的衔接,这个思维和散打是一致的,以单式用来攻防,让对方摸不准招式;其次就是单式拆出来之后,不要完全按照套路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打出自己独有的招式。
  刘钟强说:“达芬奇在画鸡蛋的时候就说过,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鸡蛋,那么武术的招式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就拿太极中的一式单鞭来讲,在实战中,不应该有两个拳手用出的单鞭完全一样。”因此,他认为在练习传统武术的时候,练习“单操手”特别重要,所谓的单操手,就是拆出武术套路中的一个单式,之后千遍万遍的练习,使得这一式成为融汇贯通的熟练技艺,这就从流传了千百年的武术招式中提炼成了自己的武艺。
  传武
  现在的孩子没时间也没兴趣
  “面对尴尬,即使步子再小也要传承下去”

  每逢周末和假期,原本都是刘钟强教授武术的时间,因为喜爱,也因为传艺的急切,他在几家武术馆都有课。他坦言,这三年来因为疫情等原因,使得武术馆经常无人造访,但即使是这样也会在可能的时候认真教课,希望能找到传艺之人。
  “现在想教传统武术太难了,首先就是孩子们没有时间。”刘钟强说,自己小的时候学武术,每天至少练两个小时,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基本功,但是现在的孩子哪有每天两个小时的时间呢?小学生就有很多作业了,还有的报一些特长班,孩子们能在双休日学习两小时武术就算勤奋了,但是这样的学习强度,难以学到刘钟强的功夫的。
  另外,现在的青少年对武术兴趣索然,对此刘钟强也是一声叹息。记得在40年前影视剧里的各种武打片,女孩们都以这些武艺高强的人为英雄,男孩们都以片中的主角为偶像,而放眼现在青少年,多数都是在父母的强迫下来习练武术的,其目的也多数是加强体育锻炼,在中高考体育加试的时候不至于丢分,有的孩子来报名时甚至仅仅是为了学跳绳,打算认真学习一下武术,为将来作一个特长的孩子都比较少见。对此刘钟强说:“这不能怪孩子和家长,我一身武艺,连我自己都没办法把它当成饭碗,何况是要面对激烈竞争的孩子呢?”
  “还有,就是教学的时候困难多了,学武术原本就是苦差事,需要挨得累、挨得打,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碰不得的。”刘钟强回忆,自己小时候练武术的时候可是没少挨打,练武原本就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炼,小孩子在意志品质没有形成的时候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强制他做,而家长们都说得很好:“刘师父,孩子就交给你了。”可是不用说打,仅仅是批评两句,孩子就哭了,家长的表情也明显不好看。
  “要传承武艺,一定要有足够的兴趣,所以我并不担心家长不满意而终止孩子学习,因为原本也是不收什么学费的。但是总想着能让他们多学一段时间,多学一点儿,这样我的武艺也就多留下一点儿,能传承下去。”刘钟强说。
  尚武
  传承武艺需持家当先
  “努力生活,方不愧‘自强不息’之武术精神”

  刘钟强工余休息时,记者和他一起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继续聊,他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并不工整的小字写的是菜名。刘钟强说,这是近一个月来他给老母亲做过的菜,为了避免重复,每天每顿的菜谱,他都记了下来。
  谈到母亲的时候,57岁的老刘刚刚还忧郁的眼神中又闪出了孩子般的光芒。老父亲三年前走了,老母亲已经84岁了,现在和哥哥住在一起。“我很想把她接到自己身边来,早晚在母亲膝下尽孝,可惜居住条件不允许。”刘钟强每隔两三天就去哥哥家一趟,陪母亲说说话,不厌其烦地和她说起小时候的老房子、一起练武术的空地……再给母亲做两个拿手菜,看着母亲吃完,这样一天才算过得完整。
  “日子紧巴了一点儿,但是妻子很明事理,把家里打理得还算整齐。我练了半辈子的武艺也不能换成钱,所以就到酒庄去打打工,无论多少,总是能挣一点儿钱补贴家用。平时我总以练武人有担当而自居,嘴里都是‘家国情怀’和‘传承文化’,但是要是连自家生活都不能尽力去打理,才真是枉费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
  采访快结束时,刘钟强说:“儿子长大了,今年27岁了,这孩子也是从小习武,虽然这并不能当饭吃,但是总算传承了习武人的那股子精气神,能忍耐、能吃苦,也敢担当。虽然嘴上不说,但我总是以我儿子为骄傲。我有想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的愿望,也有让更多中国人强健体魄的梦想。”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