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1+1+1”模式探索垃圾分类教育路径
哈尔滨东湖路学校多措并举探索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带动的垃圾分类经验,被确定为国家级垃圾分类示范重点单位
文章字数:1179
  本报讯(张勇楠 记者 霍亮)被国家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试点城市以来,哈尔滨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展开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不断建立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从点到面、由表及里,取得了良好进展和初步成效。在全市范围内涌现出一批垃圾分类优秀典型,也形成了一街一案、小手拉大手等可推广的经验和案例,为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2022年,我省一共有三家单位被确定为国家级垃圾分类示范重点单位,全部都在哈尔滨市,其中就包括哈尔滨市东湖路学校。
  哈尔滨市东湖路学校在市、区两级垃圾分类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为教育目标,从“文化、教材、课堂”与“家风、家教、家务”、“综合、实践、体验”一体化三方面来推进垃圾分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1+1+1”模式带动效应,探索垃圾分类教育的路径,着力养成师生、家长们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和增强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在推动垃圾分类教育上取得了成效。
  文化+教材+课堂,创新垃圾分类教育模式
  东湖路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育人功能和优势,在教材创编、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体现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内涵。实现了教材与校情相符,课程与课堂相通,文化与育人相融的垃圾分类教育模式。
  学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学科整合创编适合学生需要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校本教材。学校设计绘制“融汇教育系列体验文本“心灵地图——垃圾分类篇”,易趣、易懂、易记,带领孩子们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在贯彻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开设生活垃圾分类校本课程,教师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精选生活垃圾分类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借助电子屏、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创编垃圾分类的歌曲、漫画、微视频等作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与自身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此外,学校还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教师研培活动,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教师队伍。
  家风+家教+家务,推进高质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最亲切的课堂。家长和孩子们小手拉大手,学起来,做起来,在具体行动中体验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趣味和意义。学校在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中注重家教浸润、家风熏陶、家务滋养。
  具体而言,学校号召家长们身体力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与孩子一起研究,家长为孩子做示范、立榜样。学校号召家长带头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采取“家庭光盘行动”,“不剩饭、不剩菜”“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让孩子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校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务值日表,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从小练就学生善于收纳、勤于整理、懂得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朴素、阳光向上的优良品格。(下转第六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