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需要啥随时买,30分钟就能送到家……便民生活圈进入新阶段
即时零售打通消费“毛细血管”
文章字数:3039
  大型超市内,店员将订单商品交予骑手。
  社区仓买内,店铺老板按订单拣货、打包。
  本报记者 李佳琪文/摄
  一边忙着进货、拣货、打包;一边忙着分析数据、招呼线下客户……用社区小超市老板侯胜伟的话说,自从他的彤俊超市开展线上配送业务后,一天没有“消停”时候。侯胜伟口中的线上配送业务被称为即时零售,该业务的主要特征是“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送达”。
  在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物流等零售配套设施迭代升级的基础上,国内零售业加速发展,即时零售成为快速崛起的新一极,它以日渐成熟的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聚焦于本地社区用户的即时需求,充分挖掘本地的商超百货等零售供给,将消费留在了本地。
  在即时零售业态发展下,“一店多能”“万货商店”“深夜超市”随处可见,让社区居民生活更便利。买卖两端借助零售新业态实现多方共赢,也为促进冰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装上“加速器”。
  订单密集,小超市供不应求
  “您有新的订单,请注意备货。”在南岗区彤俊超市内,外卖接单系统不断响起提示音,提醒老板侯胜伟有新订单进入。订单密集时,提示音一分钟内能响五六次。
  “以前买东西只能去商店、超市,后来有了网络平台,在家一键下单,四五天后商品就能送货上门。而今,你在家突然想吃水果罐头,不到半小时就有人给你送上门。”在侯胜伟看来,有了即时配送,消费者不仅享受到了便利,商家也拓展销路,更为社区消费圈提供了活力。
  今年2月,侯胜伟站在新开的超市中,并没有想到超市线上订单量会有这么大。9月,彤俊超市的线上销量位列零售平台美团“哈尔滨超市订单量”排行榜第五名。“当时把超市开在小区附近,初衷是觉得周边居民挺多,有助于线下客流量的提升。但没想到的是,线上订单量却赶超了线下。”即时零售打破了彤俊超市只能在线下服务一公里居民的“紧箍咒”,从超市出来的商品可以送到周边5到10公里的用户手中。
  说起入局即时零售,侯胜伟也是迫于无奈才有的想法。“疫情发生最初,很多人居家,那时候我就想,如果能像点外卖那样,在我家附近超市点单就很方便。”超市开业后,侯胜伟发现,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线上订单量总是比线下高。“线上订单量比例能占八成,既然单量这么好,就得好好研究如何把线上经营做得更好。”侯胜伟说。
  便利省心,半小时送货到家
  彤俊超市附近有14个相似的小店,开业不到1年,自家超市却赶超了周边其他超市,在侯胜伟看来,得益于“研究”。
  看下单趋势、找热门商品、判客户喜好,侯胜伟看到,小超市开展即时零售要做出两个“差异化”——商品差异与时间差异。“夏天卖蚊香、凉品,冬天卖电褥子、热贴。年初哈尔滨有几场雪下得稍大,那几天店里拐棍卖出30多根。”附近公寓多,租住的大都是年轻人,有些年轻人在周边商业区工作,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到家,让超市线上订单的高峰期从下午五六点钟一直延续到夜间。
  经过反复调整,超市商品品类达到3900余种,关店时间延后至凌晨1点左右。马桶圈、维修工具、速食……彤俊超市变身成为日杂店、五金店、零食店,而平均半小时、最快10分钟的配送速度,让彤俊超市的客户解决了“燃眉之急”。“商超以及部分小超市、便利店多在白天经营,下班晚的年轻消费者购物不便,夜间零售市场消费需求很大。即时零售模式正好解决了‘线下不知去哪买,电商下单来不及’的痛点。”“一店多能”“深夜超市”,小超市的即时零售为社区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据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哈尔滨市即时零售商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全市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50.6%。其中,杂货店增长了60.2%、日用百货店增长了142%、水果店增长了55.6%。侯胜伟的彤俊超市只是哈尔滨众多开展即时零售业务小超市的一个缩影,即时零售正在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让小超市、便利店焕发出新活力。
  上下融合,大超市不断“成长”
  对于小店来说,即时零售带来销售增长的第二曲线。对于大型超市而言,即时零售更是为其重塑客户结构。
  “比优特超市在哈尔滨开店的第二年,便开通了即时零售业务,当时这一‘新兴’业务并没有迅速‘走红’。”比优特超市电商业务部经理黄金告诉记者,刚开始超市即时零售订单量每天在100单左右,之后虽有上涨,但订单峰值也只有千单上下。这样的“不上不下”并没有打消他们继续将即时配送业务继续下去的信心。黄金认为,即时零售市场需求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来慢慢培养的。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培养市场按下了‘加速键’。”黄金称,当时,比优特超市线上订单量快速增长,用户迅速养成‘线上下单,即时配送’的消费习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即时零售的订单量稳步增长。”黄金表示,现在超市即时零售业务每日订单量可达万单,而且这一数字正以每年50%的体量增长。“即时零售订单客单价从最初的50元增长到目前的80元左右。”销售额的增长正是客户结构变化带来的“蝴蝶效应”。
  “有些是因为没时间,有些是不爱逛超市,让年轻人在线下消费一直是超市研究的‘课题’。”即时零售成为解决“课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报告显示,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关注“速度”,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在购物当天就能收货,他们愿意为更快的配送速度而支付额外费用。
  黄金告诉记者,如今在超市即时零售订单中,绝大多数下单用户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诉求,让始终抱着“线下超市经营模式思维”的实体大超市转换赛道,不断调整战略,迎合各年龄段消费者,促使自身在市场上“更能打”。
  即时零售为实体超市带来了渠道、客群、商品结构等方面的转变,不断引领着实体超市在“变”中求转型。一方面,即时零售对超市传统销售体系进行补充,优化布局、做大规模;另一面促使超市与消费者在线上与线下连接得更加紧密。商务部《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中提出,随着线上线下渠道趋向深度融合,即时零售等新消费场景正加速布局并保持发展势头,线下渠道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提升。
  社区商圈,便民消费步入新阶段
  “每一张订单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的‘急需单’,也许是纸尿裤,也许是炒菜缺的调料,又或许是降温后需要的保暖裤;而有些则是‘关怀单’,恶劣天气为父母订购的生活必需品,或是儿女担心老人不舍得花钱,为他们‘增加营养’。”黄金称。
  过去,线上订单大都是计划性购物,成箱的纸巾、一桶桶的洗衣液……需要提前规划购买量和购买时间。计划之外往往还有急需,下雨天的雨伞、急需的药物……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亟待满足。不同于传统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的零售服务更聚焦于本地市场,围绕附近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时下,即时零售、社区团购、餐饮外卖配送等业态激活了社区消费新场景,无疑已成为城市打造便民生活圈的重要一环。
  去年6月,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推动各地打造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城市打造便民生活圈离不开业态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为便捷赋能。这其中,需要作为城市街头巷尾“毛细血管”的实体经济主体,也需要借助即时零售平台保障本地供给与配送服务高效运转。
  即时零售连接着本地实体门店,提供了便民生活圈内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是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的重要力量。在哈尔滨,即时零售不断发展让居民生活消费有了更多的选择、更便捷的服务、更丰富的体验。消费渠道、配送模式多样化下,不仅本地消费潜力被进一步激发,也使得便民生活圈建设步入新阶段,城市烟火气更旺、居民幸福感更高。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