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三新”发展思想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乔榛
文章字数:39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其中,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新”发展又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需要深入理解和认真贯彻。
  “三新”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新”发展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提出来的。
  新发展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乎发展的前提。对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是顺利推进发展的必要前提。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科学判断,具有深刻的时代感。正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这一科学判断,才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快速变迁形势下做出重大的发展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提出,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认识和实践的必要前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的习近平2021年1月1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把新发展阶段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又为规划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新发展理念是发展的基本遵循。它属于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理念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开启了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新理念,并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时代需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成为我国进行“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贯彻的发展理念,并将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理念。之所以坚持这一新发展理念,是因为在该理念中包含了新时代发展的所有密码。
  新发展格局是发展的基本逻辑。它关系到发展路径。发展格局是任何经济体经济发展必须要达成的一种状态。发展的核心在于使经济最大程度顺畅循环起来。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会见政协经济界代表时提出的,最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正式确定下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做出的发展路径调整,也是对过去“两头在外”经济循环的调整。
  “三新”发展思想的逻辑关系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相互关联,包含着一个非常密切的逻辑关系。从时间上来看,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形成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既是过去高速增长积累达成的一个结果,也是中国发展需要转型提出的一个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提出要厚植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适应发展阶段变化需要贯彻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对应的发展理念以指导发展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自然要有发展理念的创新,以指导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更好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继续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而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提出要调整过去“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此,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在一个时间演进中形成的发展体系。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体系不仅具有时间演进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包含着内在一致的逻辑关系。发展阶段是整个发展体系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了发展阶段,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把握发展阶段作为发展体系的前提,关键在于“把握”,如果能够“把握”好发展阶段,那么就能为实现顺利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前提;如果不能“把握”好发展阶段,那么就无法为实现顺利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前提。发展阶段是有阶段性特征,没有一种发展阶段是永恒不变的。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定质变或部分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进一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又标志着新时代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自然要有新的发展方式,既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又要有新的发展格局。前者解决的是思想或理论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实践或经济运行方式问题。新的发展阶段要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并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发展理念首先要坚持创新发展,立足于向创新寻找发展动力;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再次要坚持绿色发展,以解决发展的可持续问题;还要继续扩大开放,以开辟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要坚持共享发展,以最终达成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旨在整体性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理念,是一个时代性的反映,也是对新发展阶段发展本质的一种观念上的认同。新发展格局要构建一个新的发展循环路径。经济发展无非是一种生产过程的循环。生产过程是一个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而且是该过程的反复循环,因此,生产过程也是一个包括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在生产过程或循环中,重要的是实现生产或供给和消费或需求之间有效连接。以此理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使经济顺利地循环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循环格局从单纯的国内循环变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且国际循环具有的增量意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因此,有人将此概括为“两头在外”循环格局。然而,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过去有效的“两头在外”的循环格局出现了一些堵点,循环的顺畅性有所下降,调整经济发展格局成为一个必须要做出的新选择。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基点。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上追求质量更高、更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格局,必须实现从过去“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转变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因此,由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构成的新的发展体系,既是一个过去发展积累的结果,也是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逻辑体系,其中,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出发点或立足点,新发展理念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的灵魂,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所做的发展路径调整。因而,“三新”发展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发展体系,形成这样一个发展体系,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新”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构成的发展思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贯彻好“三新”发展思想,顺利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需要将“三新”发展思想转化为正确的实践路径。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关键在于使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很难继续保持其高增长态势。从发展规律和自身实际来看,实现从经济高速增长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才能使“三新”发展思想找到一个切实的立足点。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是建立起一个全景式发展愿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建立在量的增长和不平衡发展基础之上的,GDP中心论主导了经济发展进程。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成为主要任务。为此,必须转化发展理念、寻求创新的增长动力、形成协调的内生特征、培育绿色的发展形态、探索开放的全新路径、达到共享的发展目的。贯彻这一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也是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新发展理念的全景式发展诉求需要构建起一个多维有机的发展框架。过去的单向度增长局面必须要改变,而要以多维协调的视角去看待发展、推进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生产过程顺利地循环起来并不断扩大循环的规模和水平。发展格局实际上就是经济循环。在发展格局或经济循环中包含了全部的经济要素,也包含了经济制度和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构建一个有效的发展格局可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所有密码。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步构建起来的“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达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目标。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发展格局的畅通体现出许多制约因素,难以支撑我国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使经济循环畅通起来,对外要进一步开放并解决一系列的“卡脖子”问题;对内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使我国积累起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发挥出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