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致富梦想,在荒山上开花结果
通河大榛子产业带头人带领乡亲们解码“金山银山”
文章字数:806

  郑民夫妇种植的大榛子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罗彦坤
  金秋十月,榛果飘香。郑民坐在即将建成投用的大榛子加工厂前,一边跟乡亲们一起剥榛子,一边分享着丰收的喜悦。10多年来,从漫山遍野“插筷子”的“郑傻子”,到专门“教致富”的“郑老师”,一路走来,郑民和乡亲们一起在昔日的荒山上种下了“绿色银行”,如今收获了满山“金疙瘩”。乡亲们的日子从真穷变成“榛”富,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之路。
  从“郑傻子”到“郑老师”,致富“榛”经深入人心
  通河县康源大果榛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通河县最早规模化种植大榛子的农民合作组织。十几年前,村民们并不看好大榛子的发展前景,230亩的荒山上,只有郑民带着妻子一株一株地栽苗,一担一担地挑水。第二年,小树剪完枝,就剩下一尺多长的“木棍”。有人嘲笑:这两口子一年啥也没干,就满山插筷子了。还有人在背地里叫他“郑傻子”。
  一转眼,三五年过去了,榛树开枝散叶长出了树冠不说,丰收的榛果压弯了枝头。市场给出了答案:一枚榛子的收益抵得上两穗玉米。此时,说风凉话的人一个也没有了,越来越多的乡亲上门来请教致富经。郑民也没藏着掖着,敞开门来教技术,并带领大家成立了合作社。几年的时间,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达200多户,大榛子种植面积扩大到3.6万亩。随着榛果产量的增加,郑民和妻子在线上打开了销路,开启直播带货,将炒货大榛子卖到了江浙地区,乡亲们的种植收益连年递增,种榛子能致富的产业观念深入人心。
  2020年,郑民被通河县授予“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称号,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如今的郑民,每年都要被很多地方争抢着请去讲课,他摸索出来的“榛”经也传播开来,周边市县相继建起了大榛子产业基地。在郑民的带领下,合作社的骨干们都成了技术能手,每年的剪枝季靠外出务工卖技术,都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大榛子成县域支柱产业
  近年来,通河县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品牌——通河大榛子,树立以“生态、安全、绿色”为内涵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下转第二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