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热血托举“大爱之城”生命之光
哈尔滨市连续9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参与无偿献血者年均超12万人次
文章字数:1551

  志愿者向市民普及献血知识。  
  充满城市特色的献血屋。  
  无偿献血 无比荣光 
  志愿服务 甘于奉献 
  哈尔滨市血液中心献血大厅。  
  绿树掩映中的爱心献血屋。  
  本报记者 石晶 刘菊
  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更是一座城市的品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24年来,哈尔滨市已连续9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据悉,该称号每两年评选一次,目前哈尔滨市已第10次申报“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硕果,更是全市人民用热血共同铸就的丰碑。哈尔滨市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的人数,从1999年的4人增加到2021年的7587人,共有33695人获奖。数字背后,鉴证了这座文明城市的爱心高度。
  挽起袖口献爱心
  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无偿献血既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项社会责任,倡导无偿献血既是拯救生命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哈尔滨目前拥有20余万名无偿献血者,每年超过12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哈市无偿献血者热情高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无偿献血的“佼佼者”,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大学生、企业员工、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挽起袖口主动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
  探索“121模式”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物质文明立基,精神文明塑魂。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润泽城市。
  对于哈尔滨市临床用血的安全供应,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组织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6年7月,哈尔滨市血液中心搭建起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组织平台,成员包括社会各界人士,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血液中心或者各个采血点为献血者提供咨询服务,并在节假日期间深入社区、高校、机关等开展宣传工作,通过自身经历向市民普及无偿献血知识,解答疑问。
  该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对志愿者工作的理解是:己所欲,施于人。献血有益健康,既自己受益、家人受益,又能挽救他人生命,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志愿服务组织就是通过无偿献血这个爱心平台让人们实现愿望。
  目前,哈尔滨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组织已累计服务30万小时,其中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达1万多小时。经过多年积累,哈市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无偿献血“121模式”,即确立一个理念,建立两支队伍,最终实现一个目的。具体地说,就是确立一个“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的理念,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献血人群队伍和一支不断扩大的志愿者宣传服务队伍,最终实现临床用血百分之百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正是由于这一模式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开创了哈市无偿献血的新局面。
  全国最美献血屋
  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在市区街头,哈尔滨市血液中心共设置献血点10处。这些无偿献血点,不仅是一处爱心奉献点,也是融入繁华都市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更是彰显冰城热血精神的温暖平台。
  位于中央大街的献血房车,车体雪白,屋顶嵌入雪花造型,让冰雪文化彰显出城市独有的特色。车内开放布局与局部封闭融于一体,休息等候区与体检采血区相分割,实现了各功能的极限发挥,又为献血者提供卫生、安全、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该献血屋在“中国输血协会2018年全国最美献血点”评审会议上,获得“全国最美献血屋(房车/站内献血点)”荣誉称号。
  市建筑艺术广场上的献血屋,将无偿献血品牌深深融入城市文化,进一步体现了冰城文明城市形象,大力弘扬“献血有益健康 救人功德无量”“帮助今天的别人 明天的自己”无偿献血精神,激励更多公众参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
  今年,新落成的哈西献血屋和南岗远大献血屋,屋顶设计了醒目的LOGO“红雪绽放”。这两处献血点(屋)成为市民、游客瞩目的网红打卡地。
  无偿献血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哈尔滨市血液中心将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奋斗目标,持续巩固无偿献血工作,保障供血安全,提高采供血液质量,提高血液保障水平,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为外树形象、内聚合力的重要抓手,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