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专注各类细分领域 用好龙江“沃土”
”引“风”留“智”助力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
文章字数:1508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实验室数字机器人展示。本报记者 陈南摄  
  本报记者 李木双
  在5G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成为热门风口。11日,在2022世界5G大会“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专家、领军企业代表等,聚焦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相关问题,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前瞻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专家们的观点为黑龙江省带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启示。
  农业对象多样性和复杂性,催生特种农业机器人研发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认为,农业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农业机器人的多样性。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农业机器人研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对特种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上空间很大。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农业机器人产值将达到879亿美元,有72万台在应用。目前,我们国家植保无人机超过10万架,作业10亿亩次的规模,其中无人驾驶拖拉机和喷药无人机是主力军。
  目前,在农业机器人研发上,尤其是针对采摘类机器人研发速度较慢,是一个全球性技术难题,目前全球机器人完成采摘动作最快需要12分钟。赵院士认为,未来借助5G技术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对分辨农作物、瓜果的影像定位等技术不断发展,将会带动我国农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机器人辨识物体和快速反应能力,仅依靠5G是不够的,北方工业大学高精尖创新研究院5G与自动驾驶创新中心主任李万林认为,通过建立“5G多模协同无人系统”,利用5G的快速信息通道以及云端计算的快速反应,让智能机器人有了“云端大脑”,通过网络数据传输完成感知、决策、执行,降低机器人的单机配件数量,将所有功能尽量放在网上实现,极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智能机器人涉及生活各方面,医疗、海洋捕捞相关技术发展迅速
  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志江在介绍“手术机器人及远程手术”过程中提到,2003年,哈尔滨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哈尔滨与北京联动,进行骨科远程模拟手术实验。手术机器人的使用,不仅最大程度延展了医生的能力,也降低了医生的手术难度。今年4月,该企业完成全球首次跨运营商、跨网域5G+互联网专线多点协同人体手术,也获得了成功。
  除了医疗领域,坐落在哈尔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水下智能科技研发上,成绩斐然。哈尔滨工程大学黄海教授表示,团队在水下机器人参与水产捕捞ROV的技术上不断探索。2021年,团队在獐子岛实现了水下机器人在水下完成自主识别、定位、规划以及自主抓取的过程。未来,依托5G技术,发展水下通信、水下机器人运用,将极大提高我国海洋养殖业的效率,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
  为有前景的研发项目吸引“风投”,提高科技创新效能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晓庆认为,智能机器人代表机器人行业最新兴的领域。“智能”代表人工智能,机器人代表机械工业、机电工业产业领域最高水平的制造能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就是5G移动通信,是连接人类世界所有带有智能单元最重要的连接器。5G通信及相关智能产业发展是现在的投资风口。
  对于如何能吸引投资方,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创始人刘玉认为,“好数据、好案例”是吸引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最近7年,刘玉在做创投免费公益对接时发现,三千个项目中,能够进入投资人视野的仅七百个左右。而导致四分之三的项目不被看好的原因是“缺数据、缺案例”。一些科技专家、发明人往往将研究停滞在初级实验阶段甚至学术推理阶段,受限于资金困难等情况,想要等待拿到投资后再试验,这是最不被投资人看好的。因此,在提高相关科技专家、发明人意识的同时,政府也针对这方面问题,帮助有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项目完成数据和案例的试验,帮助相关科技成果获得“风投”。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