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创新发展冰雪运动产业 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就助力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建言献策
文章字数:9021

  本报记者 阴祖峰/文 范子龙/摄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冰雪文化之都”战略,对于后冬奥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哈尔滨冰雪经济、冰雪运动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日前,市政协就创新发展我市冰雪运动产业、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之都”进行专题调研。其间,科教卫体委会同发改、工信、文旅、体育、教育等相关部门,召开冰雪运动产业、冰雪装备产业、冰雪文化旅游及文体旅融合发展座谈研讨会,到厦门市、成都市学习考察,实地踏查我市部分企业、院校,撰写《创新发展冰雪运动产业 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打造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调研报告。
  一 繁荣发展冰雪创意文化 引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应树立大冰雪创意文化观,拓展我市冰雪文化产业新境域,推动创意文化与冰雪装备、冰雪体育、冰雪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冰雪文化再创造,生产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品,引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冰雪主题创意文化产业
  应从大视角、大维度出发,以冰雪为媒,推进信息服务业、智数产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向冰雪产业延伸,形成多种创新业态。
  推动文化创意与冰雪装备互融
  发挥大学、大所和大型冰雪企业创新优势,突出装备制造工艺设计和智能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冰雪运动场地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装备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创意与冰雪体育互融
  发展数据驱动的冰雪体育新业态新模式。
  一是打造成长型智数产业。推进5G与VR/AR、4K/8K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相结合,打造智能教练、智慧场馆、在线健身等体育传媒融合的成长型、潜力大的新兴智数产业。
  二是发展智能体育运动产业。积极发展可穿戴式运动装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推进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消费。
  三是推进冰雪电竞产业发展。引进一批电竞赛事运营企业,构建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大型电竞+冰雪赛事运营模式。加快发展以职业俱乐部和职业赛事为核心内容的冰雪电竞产业,推进冰雪电竞产业生态建设。
  推动文化创意与冰雪旅游互融
  一是用冰雪文化创意挖掘旅游资源。引入冰雪文化创意要素,对五常市凤凰山景区进行冬季冰雪项目设计,打造成四季旅游地。
  二是用冰雪文化创意创造旅游产品。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博览会打造成大型城市冰雪景观VR秀场等。
  三是用冰雪文化创意营造旅游环境。在冰雪景区、城市广场等建设冰雪雕塑、冰雪地标景观,推出极速滑道、浪漫飘雪、冰室酒吧等更多冰雪体验场景。
  四是用冰雪文化创意强化旅游营销。
  五是用冰雪文化创意引领旅游消费。
  推动冰雪文化再创造
  一是深度挖掘冰雪文化本质。成立冰雪文化创意主体、冰雪产业主体联合的冰雪文化创新联盟,利用市场手段,集中力量打造冰雪项目。
  二是创新冰雪文化形式。以冰雪艺术、现代冰雪演艺、冰雪民俗、冰雪影视为重点,打造沉浸式的冰雪文化展现和体验场景。
  三是借鉴冬奥冰雪文化创新成果。应把冬奥赛场作为冰雪文化的大观园、博物馆,推动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经贸嫁接融合。
  二 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做强我市冰雪装备产业
  应积极配合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园区建设,并对入园本地企业,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提高我市冰雪装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积极推动冰雪产业园区建设
  相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快速高效推动拟落户到我市的冰雪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冰雪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一是制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依据省里提出的冰雪装备规划内容和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规划内容,合理设计产业设施布局。二是推出扶持政策。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别采取相应扶持政策。三是注入引导资金和扶持资金。四是加大融资力度。
  做好冰雪装备产业规划衔接
  依据《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编制《哈尔滨市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指导相关责任区县(市)编制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构建省、市、区县(市)三级政策体系。
  大力支持企业开发市场
  协调冰雪装备企业积极参与冬季冰雪体育运动大会、青少年冬令营、青少年冰雪竞赛、冰雪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冰雪装备推广示范应用。引导冰雪装备企业向冰雪健身休闲服务业延伸,拓展企业在冰雪场馆、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在滑雪、滑冰、登山、徒步等多种健身休闲运动市场空间的营销,扩大冰雪装备消费升级。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应积极争取省新产业投资集团设立的冰雪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对冰雪装备产业项目落地,以及冰雪装备企业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品牌创建等给予政策倾斜。对冰雪装备小巨人企业和具备上市潜质的企业给予重点投资,形成一批上市冰雪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应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冰雪装备产业的重要途径,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招商。在招商资金中设立专项冰雪产业招商资金。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成立由政府科技部门牵头,哈工大、哈工程等大学和龙头骨干企业参加的哈尔滨冰雪装备产业创新联盟,重点推进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冰雪装备产业相关业态中的深度应用。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以专项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中心建设。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对接国际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研发制造冰雪装备产品。支持企业建立品牌战略规划和品牌培育体系,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在冰雪场馆配套设施和冰雪运动服装等领域开展骨干企业重点培育。
  三 以冰雪赛事为引擎 打造国际冰雪体育名城
  应以“谋赛促产、兴业惠民”为发展理念,以赛事国际知名、场馆全国领先、冰雪产业高度发达、冰雪体育资源辐射全球、冰雪健身蔚然成风为发展目标,发挥冰雪赛事产业的联动功能,促进冰雪赛事与装备、旅游、餐饮、住宿、康养、文化娱乐、商业商务、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冰雪产业增加新动能,形成冰雪经济新增长极。
  拓宽谋赛思路,引导冰雪赛事市场化、多元化发展
  应把市场化、多元化发展作为驱动冰雪赛事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高冰雪赛事服务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强冰雪赛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赛事“管办分离”。一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将适合由市场主体举办的冰雪赛事,交由具有举办实力的赛事企业承担。必须由政府举办的赛事,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交由企业承办。二是发挥政府激励作用。增加政府赛事奖励资金额度,激发民营赛事公司市场活力。培育以市场主体为主、政府资金引导为辅的本土专业赛事执行机构。三是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以举办国家、国际大赛为契机,发挥哈体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各类冰雪市场主体优势,积极吸引国际国内著名体育经纪、体育金融、体育保险、体育咨询等体育中介机构入驻,提升冰雪赛事市场化配置水平。四是加强政企合作。应与赛事企业合作,积极申办国际影响力大的冰雪赛事,同时申办国家、洲际、世界单项冰雪赛事。
  提升冰雪赛事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出台《哈尔滨市冰雪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完善我市冰雪赛事领域规章制度、标准体系,加强冰雪赛事分级分类管理,提高赛事科学化管理水平。二是提升政府服务冰雪赛事质效。构建冰雪赛事“认定—评估—扶持”一体化管理体系,公示各类赛事举办条件、规范要求和赛事基本信息,为办赛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和申请政府补助项目等便利。三是建立赛事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四是建立冰雪赛事申办联盟。成立冰雪赛事申办联盟机构,统筹申办国家、国际级冰雪赛事。
  推动冰雪赛事品牌化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我市冰雪赛事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冰雪赛事标准体系,引导办赛机构提升冰雪赛事品质。二是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激励开发具有延续性和宣传性的联赛、季后赛、冠名赛和邀请赛,建立健全冰雪项目U系列赛事体系,打造一批自主品牌赛事IP,加强冰雪雕塑赛事等我市本土特色品牌系列赛事培育。鼓励各区县(市)举办“一区县(市)一品牌”赛事。三是打造滑雪、滑冰、冰壶常年品牌赛事。
  推动冰雪赛事集聚化发展。依托亚布力滑雪场和即将建设的综合冰雪赛事场馆,加快形成赛事集聚效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体育赛事集聚区。依托太阳岛公园、冰雪大世界、沿松花江景观区、帽儿山等户外运动资源,建设冰雪户外运动项目场馆,举办U形槽、冰雪小轮车等户外极限运动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户外冰雪运动赛事集聚区。加强冰雪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康养、商业融合力度,打造具有冰城夏都文化特点的冰雪体育赛事融合发展区。
  推动冰雪赛事职业化发展。一是先业余后职业。鼓励各类业余冰雪体育俱乐部举办赛事,向职业俱乐部方向发展。二是职业俱乐部实行股份制经营。实现俱乐部资产的资本化、社会化和资产的增值。三是挖掘盈利模式。向商业开发求效益,如品牌冠名盈利、明星代言带货盈利、融资盈利及销售冰雪体育产品(纪念品)盈利、运动员转会盈利等。
  推动群众性冰雪赛事平台发展。一是开展传统冰上项目重回校园活动。将滑冰和冰球等项目纳入体育课程考核内容,推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体育课。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内、校间滑冰和冰球比赛,区县(市)联赛、全市竞赛。二是推出青少年冰雪竞赛项目。将速滑、花样滑冰、冰球、滑雪等项目纳入市级青少年冰雪竞赛计划,健全青少年U系列冰雪赛事体系。三是培育青少年俱乐部赛事。创新办好青少年冰雪体育俱乐部联赛、少儿体育联赛等青少年赛事活动。四是打造冰雪迪士尼趣味赛。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公园、防洪纪念塔沿江带等名胜景观区,开展大众速度滑冰接力赛、冰爬犁接力赛等赛事运动。五是推动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利用工会会费补贴会员、政府发放定向消费券等形式鼓励引导社会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将政府出资的冰雪活动补贴奖励给冰雪俱乐部。引进成都尖锋旱雪滑雪项目,把季节性运动变为四季运动,打破我市滑雪春夏秋三季冷局面。
  优化赛事时空布局。一是科学合理布局全年赛事。根据赛事举办时间规律,注重室内外赛事相结合,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相结合,营造“月月有大赛、周周有小赛”的办赛氛围。二是加大重大节庆、公共假期、传统节日赛事供给。合理延长赛事节庆活动时间,满足群众观赛需求。三是丰富夜间赛事活动。优化观赛配套服务,打造“国际范”“时尚潮”的夜间赛事消费模式。
  加强冰雪体育设施建设,打造国际冰雪体育名城载体
  应分级分类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建管并重,努力形成布局均衡、多元融合、开放惠民、科技智慧的冰雪体育设施发展新格局。用好赛事遗产资源,着力加强大型体育场馆的有效利用、综合利用和持久利用。
  推进大型冰雪竞赛设施建设。根据我市申办国家、国际级高水平冰雪赛事进展情况,稳步推进大型冰雪竞赛设施建设。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建设世界高标准大型体育公园综合体。推行公园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实行社会资本投入和企业化运营。
  补齐群众冰雪运动健身设施短板。发布《哈尔滨市家门口冰雪运动空间设置导则》。大力推进全市综合冰雪运动场和全民冰雪健身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家门口”冰雪运动空间建设。合理利用冰雪体育设施建设奖励资金,激励社会主体利用公园绿地、健身步道等建设冰雪体育设施,实现社区居民冰雪运动健身“举步可就”。
  提升冰雪体育设施运营效率。一是鼓励市场主体参与运营管理。二是推行经营性冰雪体育设施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一体化模式。三是加快智能冰雪体育设施建设。四是加大公共、社会冰雪体育场馆公益开放惠民力度。五是加强对公共冰雪体育场所设施评估督导。
  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际冰雪体育名城活力
  应构建与国际冰雪体育名城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冰雪体育产业强劲增长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冰雪体育消费需求。
  培育壮大冰雪市场主体。一是加快制定冰雪产业标准。应积极主动与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对接,动员组织各类冰雪产业协会、冰雪企业制定本行业、本企业标准,打造品牌标准,成熟后及时上升为国家标准,真正掌握冰雪运动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引领各类冰雪企业向我市聚集。二是推动明星企业上市。培育2家以上商业模式明确、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三是实施重点冰雪体育企业招引计划。引进一批位居产业链高端、价值链核心,对我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支撑力、带动力、辐射力的项目。四是实施重点冰雪体育品牌培育计划。鼓励小微冰雪体育企业特色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精细化管理,培育一批符合我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的“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五是发挥各类冰雪产业协会作用。协调企业和企业、企业和高校组建战略联盟,引导市场主体开展经营资源互补、成本风险共担、经营利益共享的项目合作。六是加快冰雪体育社会组织市场化、实体化进程。逐步将群众冰雪体育运动健身、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业务培训等交由符合条件、运行良好的冰雪体育社会组织承担。
  引导冰雪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冰雪体育+”工程,重点推进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旅融合,促进体育与文化、科技、养老、会展、传媒、金融等复合经营。一是推动体教融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校园,引进社会冰雪体育培训机构为学校冰雪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大力发展青少年冰雪体育培训业。二是着力发展体医融合。加快构建由科学健身咨询与指导服务、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和运动健身大数据应用等组成的体医融合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积极谋划冰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线路、目的地,突出特色冰雪体育旅游小镇打造,统筹综合开发与冰雪场馆建设,打造一批国家冰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四是推动体育与文创融合。发展冰雪体育影视、动漫、竞技游戏及其衍生品开发等冰雪体育数字产业。五是推动体育与会展等融合。利用大型冰雪体育场馆设施,举办冰雪产品展会、冰雪竞技赛事、高峰论坛等大型冰雪活动。六是营造冰雪体育生活场景。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功能复合、业态集聚的冰雪文商体旅综合体。
  大力发展滑雪产业。应积极打造以滑雪运动为基础,滑雪旅游为主体,滑雪赛事、装备制造、运动培训等为关联的滑雪产业链体系,做强滑雪产业。一是对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进行功能再造。加强“滑雪+旅游”融合、“滑雪+医疗”融合、“滑雪+商业”融合。二是推动滑雪赛事市场化运作。发挥我市冰雪赛事申办联盟作用,统筹承揽国际、国内高水平滑雪竞技项目赛事,广泛开展大众滑雪娱乐赛事。三是建设滑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引导市内外机械制造、五金加工、服装等相关企业转型进入滑雪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滑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吸引国内外高端滑雪装备生产企业入驻。
  激发冰雪体育消费活力。一是拓展冰雪体育消费新内容。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打造冰雪体育服务在线对接、冰雪运动体验即时分享、冰雪体育社交互联互通等云上新体验。二是构建新型冰雪体育消费生态。鼓励使用数字化技术开发沉浸式冰雪体育体验产品,大力发展周末、节假日和夜间冰雪体育经济。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打造“冰雪运动哈尔滨大数据服务平台”。三是深挖冰雪体育消费增长潜力。完善冰雪体育产业统计和冰雪体育消费统计调查工作制度,科学引导市民消费。
  壮大冰雪人才市场。一是实施冰雪体育优秀人才招引计划。发挥招引优秀冰雪人才激励政策作用,吸引国内外顶尖冰雪体育人才参与哈尔滨冰雪竞技体育发展,落实享受安家补贴、入户入学等人才政策。二是加大培养力度。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冰雪体育明星,支持本市知名冰雪体育人士任职国际国内冰雪体育组织、成立名人俱乐部。鼓励冰雪体育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一批场馆运营人才、赛事组织人才、冰雪体育竞技人才、冰雪体育营销人才和专业冰雪体育团队。三是创新冰雪竞技体育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以滑雪、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为重点,实现跨省、市双向交流和输送等多元化选材培养机制,拓宽运动员的成长途径,拓宽人才输送通道。四是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五是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较高执教水平的领军型教练员,建立一线教练员定期服务基层选材和指导训练工作机制。
  四 创新“冰雪旅游+”模式 持续提升冰雪旅游市场竞争力
  应积极应对冰雪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形势,实施创新提升行动,打造文化+产业+旅游三元融合体,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坚持打造融合体原则
  依据融合发展、绿色生态、创新驱动、主客共享、联动辐射的原则,将具有文化价值的优秀人文资源和具有品牌价值的优势产业资源集聚整合为旅游吸引物,以文化体验、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度假养生为导向,将文化、产业、旅游三类资源打造成多功能、多业态、深内涵、重体验的融合发展集聚区,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商、体、养九大需求。
  丰富融合体类型
  推进农业、工业、商业、科技、环保、健康养生、体育、演艺、教育、金融保险等产业同文化和旅游融合,形成三元融合经营模式,全方位展现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旅游新业态,激发优势集聚效应、传承创新效应、复合联动效应、产业增值效应、转型升级效应和示范辐射效应。
  精心打造我市旅游融合体
  市、区县(市)文旅部门应与度假区密切合作,精心规划布局,打造成全要素参与的三元融合旅游示范综合体。对太阳岛公园、冰雪大世界、伏尔加庄园、枫叶小镇等,根据现有业态和发展空间状况,引入部分优势文产旅资源,打造成部分要素参与的三元融合旅游品牌综合体。
  持续宣传推介
  一是实施冰雪文化旅游传播工程。做大冰雪IP,全面宣传推介冰雪资源,持续提升冰雪文化之都知名度、美誉度。二是运用好新媒体、自媒体平台,打好“热卖冰雪”组合拳。三是深耕国内外客源市场。加大向长三角、珠三角推介力度,将产品“卖出去”,将游客“引进来”。抓住中俄友好合作年契机,深化与俄罗斯沿边州区交流合作。与国际冰雪协会合作,把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推向世界。四是成立哈尔滨国际冰雪旅游联盟。吸纳涵盖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文化领域的成员单位加盟。
  把握后冬奥机遇期建设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名城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全国政协委员 杨扬
  延续梦想相信体育的力量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上说:“奥运会团结的力量,比那些试图分离我们的力量更加强大。你们给和平提供了一个机会,愿你们树立团结与和平的榜样鼓舞全世界的政治领导人。”奥林匹克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相信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去沟通、交流甚至对抗,激发出人类更大的潜力。
  冬奥组委会里大部分专业人才都来自黑龙江,从运动员、教练员到管理人员,黑龙江人才支持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一支重要力量。哈尔滨冰雪文化积淀深厚、冰雪运动基础良好,在全国甚至世界层面上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希望家乡立足优势、扬长避短,进一步在升级体育设施、更新传统管理理念、加强服务意识、强化人才支撑、保护和提升冰雪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冰雪体育运动发展。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 祝洪章
  省市共建 加速后冬奥冰雪运动产业发展
  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和各省市加快冰雪产业布局,我省冰雪大省领先地位已经不再明显,建议加强省市共建,加速后冬奥冰雪运动产业发展。
  应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高标准谋划后冬奥国际化冰雪经济示范区建设,力争把哈尔滨更多冰雪项目纳入国家大盘考虑。着力发展全域四季冰雪项目,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以哈尔滨为中心着力打造四季冰雪旅游体验地。加大技术攻关、招商、品牌、融资等方面扶持力度,推动冰雪运动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编制省、市级冰雪运动装备产业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实施冰雪名人品牌战略。加快制定人才培养和支持规划,减少冰雪人才流失,制定涵盖所有冰雪项目的全梯队人才培养规划,研究探索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冰雪运动人才培训模式,选拔、培养、发现冰雪人才。
  市政协委员 毕广天
  以赛促建 建设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名城
  一直以来,我市体育设施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是大型冰雪体育场馆缺位,已成为制约我市冰雪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哈尔滨至今无法承办冬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的主要原因。
  建议坚持“以赛促建”,补齐场馆短板;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冰雪体育设施;对现有场馆给予政策扶持。同时,举全市之力,积极申办冬青奥会等国际综合赛事,重点关注世界顶级冰雪赛事分站赛和积分赛,积极扶持哈尔滨品牌冰雪赛事,突出抓好群众性体育赛事,推动政府主办的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学习推广山东省“全省一网”“体育+”模式。
  尚志市政协主席  张兴国
  发挥优势 深度开发滑雪运动产业
  尚志市滑雪资源禀赋优越,特色突出,但受体制限制、业态制约,还存在运行机制不畅、“四季运营”缺乏突破口、品牌推介力度不足等问题。
  建议进一步推进亚布力度假区滑雪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亚布力支线机场重点项目,全面改善亚布力立体交通;积极申办一批国际级、国家级雪上赛事落户亚布力,促进亚布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亚布力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尚志市“中国雪都”的品牌优势与资源优势,策划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宣传推介活动,整合尚志滑雪与红色抗联文化资源以及哈市周边的旅游资源,把景区景点穿珠成链,让到哈尔滨观冰、到尚志滑雪、到海林赏雪成为黑龙江冰雪旅游的黄金旅游线。
  市政协委员 任辉
  深度挖潜 利用体育明星资源和科研优势
  哈尔滨拥有很多顶级冰雪项目运动员,或称体育明星,他们是哈尔滨的宝贵财富。应有效利用这些体育明星资源和科研优势,结合哈尔滨得天独厚的冰雪环境和雪场条件,促进冰雪运动产业发展。
  建议科研项目立项,推动冰雪运动高端装备研究,开展节能绿色制冰造雪技术、运动员训练和保护性装备研发、数字化冠军模型研究,打造高端冰雪都市新名片。应建立高级别训练基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向全世界展示哈尔滨阳光、运动、积极向上的冰雪都市名片。应立足哈尔滨高校院所优势,推进冰雪运动与航天工程交叉学科研究,将冰雪运动研究成果向航天员、飞行员相应训练研究推广。
  特邀专家 苗立滨
  引进资本 助推省市冰雪产业发展
  目前,省内国企,如新产投、交投等资本普遍处于关注态势,不仅是因为冰雪产业是落实“两山”理论和龙江四大经济之一,更是看到冰雪产业中蕴藏着巨大利润和广阔发展空间。
  建议省、市共同出资成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投资集团。哈尔滨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配套部分发展资金或跟进省新产投建立的企业发展基金,利用基金的杠杆作用,力争用3至5年时间扶持企业发展和上市。应将投入到冰雪上的财政资金集合使用,如学校上冰资金,提高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效率、上冰质量。应积极扩大引进外部资本,壮大集团和基金体量,放大基金的溢出效应。各级政府应加强宣传造势,让资本看到省市政府发展冰雪经济的坚定信心和重点发展方向,吸引更大的金融资本介入,不断发展壮大龙江冰雪产业。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