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文章字数:1181

  (上接第一版)
  “一田两用,一水两收”。日前,在市农科院的支持下,30万尾寒地小龙虾投放进了通河稻田。“科技助力、院县共建”,寒地小龙虾养殖是黑龙江省水产养殖主推项目。该项目解决了小龙虾在高寒地区引种、下塘养殖成活率低的问题。创建了寒地小龙虾池塘精养、虾稻共作的农业新模式。
  “‘虾稻共作’技术种植水稻、养殖小龙虾,效益十分可观。出产的寒地小龙虾最大个体接近70克,平均达到45克,亩均增收近500元。”市农科院水产分院院长董宏伟告诉记者。水稻品质也因养虾而成为有机水稻典型代表:减少农药化肥投入,保障了寒地小龙虾品质,也为有机水稻做了实至名归的背书。目前,市农科院寒地小龙虾项目已在佳木斯、双鸭山、肇东、勃利、巴彦、通河和延寿等地建立了规模化养殖基地,并开发出原味小龙虾、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等多款经典速食产品,正陆续登陆市场。
  从农业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从穿珠成链的标准化农田,到乘上发展快车的生态农场……冰城持续奏响科技兴农的“进行曲”。
  越来越多的农技专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批批农业新技术正在寒地黑土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
  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锻造新时代“新农人”
  盛夏7月,走进延寿县延河镇万宝延峰秋实果蔬家庭农场,32栋钢架大棚整齐排开,蔚为壮观。大棚内,一排排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在阳光下如润玉般晶莹剔透,散发出阵阵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小打小闹搞种植,不如大规模搞农场。”望着丰收在即的葡萄园,家庭农场主人张延峰难掩喜悦之情。京亚、夏黑、巨峰、蜜光……聊起20余个葡萄品种的不同特点和种植技术,张延峰如数家珍。与葡萄打了多年交道,他早成了十里八村乡亲们心目中的“葡萄王”。
  “葡萄王”成功的背后,是哈市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的缩影。多年来,张延峰多次参加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培训会上,我结识了许多种植能手,他们手把手地教我,给了我许多实打实的帮助。”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张延峰通过各种渠道汲取知识,每年都外出学习葡萄种植新技术。如今,他已经成为延寿县葡萄种植产业的“领头雁”,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他也在家庭农场开起了“葡萄种植培训班”,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乡亲。
  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从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庄稼汉”蜕变成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近年来,哈市坚持“外引内培”,通过引进一批“农专家”,培养一批“土秀才”,发展一批“新农人”,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挑起“金扁担”,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在广袤的田野上大展拳脚、施展才能。
  一道道田埂,就像一个个田字格,记录下这片黑土地上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之路。伴随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更多高精尖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冰城寒地黑土正在成为农业科技化发展的“样板田”。依靠科技赋能,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将为哈市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