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哈市加力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持续奏响科技兴农进行曲
文章字数:1529
  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成为黑土地丰产丰收的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 郝欣文/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植保无人机、插秧覆膜一体机、蔬菜自动播种机……从种到收,越来越多的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农机设备正在冰城沃野间大显身手。
  水稻旱育超稀植、玉米密植高产水肥精准调控、温室果蔬无土栽培……从研究院所到田间地头,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稳产的农业新技术正在黑土地上结出硕果。
  科技兴农,田园“生金”。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尔滨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坚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力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新技术应用,培育懂技术、“慧”种田的冰城“新农人”,全力实现“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奋斗目标。
  科技元素站“C位”
  智能化农机田间唱主角
  盛夏时节,正值稻谷拔节孕穗、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走进方正县会发镇万聚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一架架满载肥料的无人机在田野上空翱翔,社员们正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无人机以每小时150亩的速度作业,喷出的肥料像白雾一样均匀,使每株秧苗都能“雨露均沾”。
  无人机的应用让种地从面朝黑土变成了仰望蓝天。“我家这块水田300亩,两个小时就能‘完活’。”社员徐希阳说,如果人工施肥,时间会增加好几倍,远没有无人机作业快速、灵活、高效。
  今年,合作社大力推广绿色植保、精准施药施肥等,积极引导种植户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农业生产正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合作社万亩水田,90%采用无人机作业。
  “你看这覆膜田里的稻子,长得又齐又壮,今年的收成差不了。”在延寿县加信镇太和村,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望着稻田喜上眉梢。
  今年,合作社种植技术提档升级。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搭乘无人机,从育秧大棚直接飞到田间地头;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插秧机在水田间驰骋,掉头转弯运转自如,覆膜插秧一体完成。进入夏管期,田间10余部气象监测设备发挥威力,全天候记录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降雨量等16种气象要素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智慧气象”平台,实时显示在合作社大屏上。
  “这就相当于为农业生产安装了一个强大的智慧大脑,大大节省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实现高标准化的耕作。”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说。今秋,延寿的“覆膜有机香米”将提前收割上市,率先抢占市场。
  科技元素站“C位”,智能化农机设备唱主角。2021年,哈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8%以上。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以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智能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机器换人”显著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黑土地丰产丰收的有力保障。
  论文写在大地上
  新技术落地生根结硕果
  环保材料的生长槽,循环流动的营养液,绿油油的芹菜、生菜……走进宾县“永和菜业”智能化蔬菜大棚,如同走进了一家“蔬菜工厂”。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水培蔬菜无土种植生产技术。”永和菜业有限公司经理孟凡林介绍。农技人员特别调配了包含多种元素的水培营养液,通过循环流动系统,给蔬菜输送生长需要的养分。同时,“蔬菜工厂”里还装有新风系统,外壁安装了保温板,全面保障了棚室内空气的品质与环境的温湿度恒定。“传统蔬菜种植,一年只能种植两茬。但是,在我们的‘蔬菜工厂’里,可实现蔬菜全年全天候的生产。而且无土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生长全过程不使用农药,蔬菜的口感更好,品质更佳。”孟凡林说。新技术打造的“蔬菜工厂”不仅丰盈了冰城市民的菜篮子,优质蔬菜还远销省外,为冰城“北菜南销”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下转第六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