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哈尔滨,桥上的旅行
文章字数:2402

  □ 徐亚娟

  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有桥。
  哈尔滨这座城市地处松花江流域,水系纵横。
  “松花江水波连着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这首歌唱出来的松花江水,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诗句中汹涌澎湃的水,这里的桥,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诗句中气势磅礴的桥。松花江水,不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松花江上的桥,也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桥。
  居住在哈尔滨这座城市,从松花江南岸到北岸,从北岸到南岸,桥是每天行走的道路。对于桥的关注,来自于对道路的选择。哪座桥距离目的地更近更便利,哪座桥车流更通畅,哪座桥行车更安全。习惯了桥的存在,习惯了桥的实效性,自然也习惯了桥的拥堵,习惯了在拥堵的桥上,看松花江流淌的风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座城市变得开阔了。
  道路开阔了,空间开阔了,带动了城市里生活的人们,眼界的开阔,格局的开阔。行走间,计算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人们,开始在桥上驻足,原本风景和心情一样可以纳入到行走质量的考量范围。行走间,满怀着路人的心情,也拓宽些许空间盛下了诗人的情怀。这桥,容下了拥挤的车流人流,也容下了路人的天马行空。
  去年国庆节,两位好友来到我的城市,令我着实紧张了一下。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打卡,他们一位是画家,一位是摄影师,行路八方,阅风景无数,我不知道该如何把我的城市做成一张精美的图片,印在他们那本已经颇有厚度的相册里。稍作思考,还是在我的心里把这城市的旅游打卡地逐一整理,在规划江南江北行程路线的时候,这些桥灵光突现般出现在我的眼前。或许,这座城市的桥,才是和这样的旅人最相匹配的风景。
  傍晚时分,从机场向市区方向行走,避开晚高峰,我驱车直奔阳明滩大桥,这座桥有缓缓的弯道,有缓缓的坡路,有欧洲建筑风格的桥头堡,有拱形尖顶,小洋葱头的桥塔以及简洁别致带着娇俏弯曲造型的灯柱。这座桥长达7133米,60公里的时速在这座桥上通行,低头能赏松花江滩涂河道湿地,远眺能一览哈尔滨新区高楼大厦的风貌。目视前方,会让人联想到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和伦敦泰晤士河上的塔桥。
  开阔的道路、欧洲建筑风格,还有桥下从滩涂湿地到江面的渐行渐近,令这两位长途旅行略显疲惫的朋友一下子端正了脊背。
  如果说,哈尔滨这座城市是一本书,此时此刻,我把阳明滩大桥做成了这本书的封面。
  重返松花江南岸的行程,我驱车驶入了松花江公路大桥。此时,这座城市已经华灯初上。国庆节日里,目光所及的几座大桥都亮起了灯光,松花江上变成了灯光秀场。
  阳明滩大桥、松浦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百年滨洲铁路桥,一桥一风景,一桥一幅画。也是这灯光璀璨的瞬间,我灵感顿开,决定在接下来的行程中,要专门带朋友们走走哈尔滨的桥。我要给我的朋友讲讲哈尔滨这些有故事的桥。
  1901年通车的滨洲铁路桥,如今是一座已经“退休”的观光桥。一座百年铁路桥,历经风雨洗礼,在迟暮之年再次靓丽登场,红遍旅游界,不能不说这是桥世界里的神话。
  和这座桥比邻而居的,是2014年刚刚通车的松花江上第一座高铁桥,造型简洁,闪亮的钢架结构,带着笔直高速直通远方的霸道和舍我其谁的江湖霸气。两座桥在松花江上相距不过百余米,老桥沧桑沉稳,新桥英气逼人。
  在城市的市郊,还有不被人们所瞩目的王万跨江铁路桥和四方台公路大桥,在快速通过的汽车和呼啸而过的火车之间,几乎没有人注意这两座大桥的存在。
  在这座城市里,地标性的城市枢纽位置是哈尔滨市松花江公路大桥,这里是无数公交汽车的站点,是人们说起这城市的无数个标志性语境之一。似乎没有人关注这座桥的前生后世,没有人关注这座桥的生辰轶事。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蝶形桥堪称这城市的一道风景,来到这里的人们都会在桥头的摄影摊上拍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相比其他几座桥的新潮时尚,这座桥和这座城市有着更亲密的感情和更接地气的融合。在这座桥上,有汽车,也有自行车,还有很多徒步甚至散步的人,全长1.5公里的长度,在从前那是不可思议的长。如今,桥上通行,无论是车行还是步行,如果不是江风吹过,如果不是有意放慢速度,如果不是特意去关心一下江水的起落,这座桥还真是就像一段平常的路。
  在公路大桥江北段的左右两侧,就是见证哈尔滨这座城市无限荣光的太阳岛公园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从1986年开始服役至今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就那么沉默安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这座城市人们的成长,看松花江上水草丰美冰雪如画。
  在关注这座城市这些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这几座大桥,最长的是2011年通车的阳明滩大桥,全长7133米,最短的是2004年通车的四方台公路大桥,全长1268米。
  站在松花江岸边,放眼松花江,从这些桥的长度可以体会江面的窄窄宽宽,江水的急急缓缓。这样的桥是立体的,这样的松花江也是立体的,这样的城市也是立体的。
  哈尔滨这座城市到底有几座跨江大桥?我把这个问题,发给了我熟识的、热爱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几位老师。等了好几天,我也没有收到标准答案。好在大家不约而同,为我的这个问题做了各自不同的补充。铁路桥梁专家给我发来了建于百年前的滨洲铁路桥和建于八十多年前的铁路东江桥的详细资料,摄影师朋友发来了松花江大桥的灯光秀照片,作家朋友发来了小说里描写这几座桥的文字。
  作为一个热情好客的东北人,无论坐在哪座城市的酒桌上,我都端着酒杯摇旗呐喊,一定来俺家溜达溜达啊,俺们的城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丰厚的黑土地为背景,红衣绿袄分外妖娆,丝毫也不顾忌背后窃笑的上海,撇嘴的北京,掰着手指头数年轮的桂林,摇着蒲扇之乎者也的济南……当然,可能还会有个根本就不屑于加我微信的深圳。
  那又怎么样,我想告诉他们,邀请是真诚的,风景是实在的,除非你不肯来,来了,我必会带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哈尔滨。
  这样的词句,无论如何听起来都有几分旅游推介大会的风格,而对于我来说,其中的真诚和自信也自有出处。哈尔滨的水,是波澜壮阔的松花江水,哈尔滨的桥,自然也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桥。
  行走在哈尔滨的桥上,不是赶路,是旅行。
  作者
  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铁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会计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