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凿出“护村渠” “小村大禹”解民忧
木兰县复兴村驻村工作队引水出村浇灌农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文章字数:1138
  驻村工作队修建的“护村渠”。
  本报讯(曹华君 记者 罗彦坤文/摄)环绕着木兰县柳河镇复兴村,有一条“护村渠”,这是驻村工作队两年来的治水成果。因为巧妙化解了威胁村庄的水患、引水出村浇灌农田,驻村“第一书记”邱硕被乡亲们称作“小村大禹”。
  柳河镇复兴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这个村有9个自然屯,常住人口870户。小村背靠蒙古山,绵延的簸箕岗直通村庄,每遇下急雨时,山水就汇聚到“簸箕”内,山洪直冲小村而来。尽管村内铺装了硬化路面,也预留了路边沟,但雨太大、水太急就“跑”不开,四溢的山水沿着小村主路穿村而过,将小村“劈”成东西两半。每次山水、山洪漫过后,家家户户的庭院都要留下一层黄泥,村民苦不堪言。
  2021年,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局派来了新的驻村工作队,与“上任”驻村工作队无缝衔接,实施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帮乡亲们治住水患,成了驻村工作队的头等大事……今年又到雨季,大雨暴雨天气不断,但乡亲们担心的水患却没有再来。与此同时,村内环境得到极大改观,村外的农田也得到了浇灌,长得格外丰茂。乡亲们说,这多亏了有“护村渠”。
  指着村内洁净的白色路面,驻村“第一书记”邱硕说:“就这儿,去年夏天水能没过膝盖,穿高帮的雨靴都能给‘灌包’喽!如今,下多大的雨,水都进不了村,直接绕村而过进了农田。”
  驻村工作队“治水”是顺势而为施妙招儿,在水利专家的指导下,依据村后自然形成的“水打沟”,开凿出了一条“护村渠”。通过筑堤插柳的方式,憋起四道截水坝将“护村渠”拦成五段,有效缓解了水势落差,减轻了山水对农田的冲刷。经过这一系列科学操作,袭扰小村多年的水患终于被治住了。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商,在村前又建了一处“十字”水渠,“护村渠”与村内的排水沟在这里交会,需要“泄洪”时,关闭东西向闸门免得山水倒灌进村;需要灌溉时,关闭南北向闸门,渠水就流入了农田。
  自从小村治住了水患,家家户户门前栽花种树,小村越来越美。看着晒黑了、累瘦了的驻村工作队员们,乡亲们说:“邱书记就是我们复兴村的‘大禹’,驻村工作队的年轻人,个顶个都是好样的!”
  复兴村党支部书记王海东说:“干成这件事村委会一共投入了五六万元,真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一劳永逸,村子再也不用受水患威胁了。”
  心气儿足,干事儿的劲头就更足。在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复兴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成立了多个合作社,村后建起了黄牛养殖场,村里建起一栋存储空间为300立方米的冷库,村东建成了果园和葡萄采摘棚区,村前打造了赤松茸种植基地……产业链条逐渐拉伸,产业结构日趋完善。
  邱硕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想协同推进这五方面发展,就要让乡亲们更多地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在爱村建村过程中激发更大的热情和动力。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