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文明为帜,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巡礼
文章字数:1607

  2021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哈尔滨把百年滨洲铁路桥变为“祝福桥”。(本报资料片)   

  本报记者 姜雪松

  一座城市,因坚守而蝶变;一方百姓,泽文明而化育。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的综合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自2004年启动创建以来,哈尔滨已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物质文明立基,精神文明塑魂。2022年,是哈尔滨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年,也是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的关键之年。哈尔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文明建设方向,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以“提高省会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度,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为牵动,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润泽城市。哈尔滨意气风发,以“奔跑”的姿态,勇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践行者,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开启创建文明、共享文明新征程。
  赓续血脉 信仰坚定
  “百年大党,生日快乐!” 2021年7月1日,哈尔滨市民和游客走上百年滨洲铁路桥,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送上最美好的生日祝福。
  有着120年历史的滨洲铁路桥,串起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传递到中国的红色之路,哈尔滨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传播红色思想的城市之一。
  2021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哈尔滨把这座百年桥梁变为“祝福桥”。在桥体上悬挂406面印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标识的红旗,设置“党史教育长廊”,让游客在游览中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七一”前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最早传播的城市、东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城市、党领导抗日武装最早的城市、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徐辉说,“哈尔滨红色资源丰富,是一座拥有红色血脉的英雄城市。”
  文明城市,一定是信仰坚定的城市。
  哈尔滨坚持培根铸魂,着力传承城市红色血脉,坚持以红色文化夯实文明城市精神根基——
  整合以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苏宁等英雄名字命名的43所革命传统学校,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组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联盟会,让“红色接力棒”代代相传;
  集结“红色推广人”,成立各级宣讲队伍360余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等阵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红色教育和理论宣讲活动;
  扎实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开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地铁专列和10条“红色主题车组”公交线路,推出《空降玫瑰》等红色剧目节目100余个,举办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万余次,受众近300万人次。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红色历史是最鲜活的教科书。哈尔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创办了李兆麟纪念馆、哈尔滨党史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等一批文化展馆,修缮了一大批红色旧址,使之成为学生、市民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红色展馆和遗址已达99处,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位列前茅。
  成风化人 崇德向善
  2021年6月,木兰县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揭牌投入使用,哈尔滨再添一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重要基地。中心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捐献毕生积蓄1000万元修建。“松花江女儿”树立起新时代的道德风尚,也标刻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近年来,哈尔滨坚持以德润心,着力建设大美首善之城。
  扎实推进新时代道德建设,大力宣传“东莱之子”刘学钢、身残志坚王殿海、“铁牛书记”金东浩等典型模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9万余次,受众200余万人次。
  培植“善小常为·点亮冰城”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薛守平、李庆长、宏大保安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疫情防控、爱心助学、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等难点,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3.5万次,党员参加志愿服务65.2万人次。
  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促进城乡环境面貌、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质同步提升。(下转第三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