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歌曲《哈尔滨,我眷恋的故乡》引起在外打拼的哈尔滨人共鸣,半个月点阅量超18万次、刷爆朋友圈……听作者刘臣讲述他和家乡不得不说的事
一首乡愁的歌 藏着家的故事
文章字数:3616

  刘臣在音乐会上演唱。  
         《哈尔滨,我眷恋的故乡》歌谱。

  刘臣参加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演出。  
  本报记者 于秋莹文/摄
  近日,一首《哈尔滨,我眷恋的故乡》刷爆朋友圈,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点阅量超过18万次,转发超过4万次。“想念老道外,怀念儿时的时光”“离开时,你是异乡的大人,归来时,你是故乡的孩子”……一句句浓郁的乡愁引来北京、上海、辽宁、陕西、山西、海南、浙江等地和奥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美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网友的留言,表达对家乡哈尔滨的思念。
  这首歌的词曲演唱都是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臣,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刘臣讲述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扛水泥搬砖的“淘小子”
  考上了哈师大音乐学院
  “70后”的刘臣是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家住道外区长春街,刘臣家里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从小活泼好动,特讨父母和邻居们的喜爱。由于身体素质不错,小时候的刘臣练习过冰球和拳击运动,练就了一身腱子肉。
  刘臣曾在道外钱塘小学和道里康安小学读书,在哈34中度过初中。为了贴补家用,初中毕业后刘臣就到基建队扛水泥、搬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那时候一袋水泥有100斤,一天扛个四五袋是常事,每天从工地回来造得像个泥猴,回家之前就跳到江里洗一洗,洗干净了再回家。”刘臣说,他那时候还跟一个瓦匠师傅学习砌砖抹灰,刘臣负责把砂浆放在托灰板上递给师傅,有时候砂浆放的位置不对师傅拿起抹子就敲在刘臣手腕上,立马就肿起个大包。
  干了两三个月力工活后,刘臣换了一份采买、推销工作。说是采买,搬搬扛扛的体力活也不少,而且经常出差到大庆、佳木斯、巴彦、通河、伊春等地要账。再后来,刘臣到道外区南头道街轻工市场出摊,卖衣服、裤子、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一干就是两年。在此期间,刘臣一边出摊一边在职工学校读高中。
  刘臣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基因。刘臣的父亲是总政歌舞团的唢呐演奏员,母亲会弹琵琶会拉小提琴。母亲毕业后到黑龙江省尼龙厂成为了一名纺织工人,父亲从总政歌舞团调入吉林某部队,转业后来到哈尔滨市评剧院工作。
  刘臣告诉记者,小时候,道外区靖宇头道街有个向阳专业文化用品商店,里面售卖各种文化用品,有各种乐器、书籍,就连戏剧的行头都有卖,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当时我相中了翠鸟牌吉他,在上世纪80年代售价36.8元,相当于我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我央求了妈妈好久,妈妈攒了好几个月才终于把吉他拎回家。”刘臣说,他至今还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夜里,听见母亲下夜班踩着咯吱咯吱的木楼梯上楼的声音,推开门后一个吉他的琴盒子先“探”了出来,刘臣一下就从床上蹦了下来。“我小心翼翼地将琴盒打开,把吉他抱出来但不敢弹,因为天冷刚从外面拿进屋要缓霜,我就这样看吉他看了半宿。”一把吉他开启了刘臣的音乐之路。
  刘臣有一副好嗓子,从职工学校读高中毕业后因酷爱声乐艺术,经人介绍跟李人亮学习美声唱法。“李人亮老师是我的艺术领路人,知道我家里困难李老师不收我的学费,对我来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刘臣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并以术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师大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兰宗教授。
  科班出身跨界唱通俗
  “串场歌手”登上大舞台
  “没有文化课的时候,我就泡在琴房里,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练琴、唱歌,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刘臣始终记得父亲跟他说的一句话:“舞台中间,一米见方的地方不是谁都能站在那里的,一定要尊重老师和同学,谦虚好学。”带着这股劲儿,刘臣一学期就能唱完一册意大利歌曲集和多首中国音乐作品。大学毕业时,刘臣举办了个人音乐会连唱21首音乐作品,《我的太阳》《偷洒一滴泪》《冰凉小手》等耳熟能详的美声作品,都是刘臣的拿手曲目。
  在轻工市场出摊时,刘臣摊位旁是一家卖卡带的,每天播放着齐秦、邓丽君的歌。毫不夸张地说,邓丽君的歌刘臣能倒背如流。上了大学,刘臣也唱一些流行歌曲,渐渐地刘臣在学校有了名气。
  李兰宗老师听说刘臣演唱流行音乐后特别生气,明令禁止他不许再唱。“非常感恩李老师,老师怕美声和通俗的发音位置不同,两种唱法会‘打架’。但我觉得音乐的门类虽然有很多,可音乐的感觉和表达的情感都是相通的。”
  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夜经济繁荣起来,各种俱乐部、娱乐场所层出不穷。1995年,大学毕业的刘臣经朋友介绍到卡地亚俱乐部工作。“当时的卡地亚俱乐部在通江街街头,刚开业需要一个会弹琴会唱歌的,朋友就推荐我去了。”刘臣说,简单试唱后就被录用了,每天晚上9点到12点,3个小时60元钱。第一个月工资加上点歌的小费刘臣一共赚了2000多元,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笔巨款。能弹会唱的刘臣一炮而红,随后,千手佛、波特曼、马迭尔等娱乐场所的经理、老总都来挖刘臣,就这样刘臣开始了串场演出,最多的时候串了9个地方,一晚赚了1800元。
  1998年,刘臣与哈师大的同班同学结婚。刘臣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北京闯一闯。“手里有点积蓄后,心里也有底气了。得趁年轻多学习,不能坐井观天。”2001年刘臣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班。
  2002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刘臣音乐之路的转折点。其实,在2000年时,刘臣就曾参加过青歌赛,当时没能进入决赛。两年后,刘臣再次站上青歌赛的舞台,他的原创歌曲《人生如海》获得了专业组通俗唱法铜奖,慢慢地在北京音乐圈有了名气。2003年,母校哈尔滨师范大学向刘臣抛出橄榄枝,刘臣放弃了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了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系的一名教师。2005年,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中,刘臣荣获“文华”声乐表演一等奖,成为黑龙江省获得此项声乐最高政府奖的第一人。
  刘臣回想起全国声乐比赛历历在目。“记得在比赛前3个月,我将自己演唱的作品邮寄到文化部。2005年5月接到通知,让我7月到重庆电视台参加复赛。为了参加比赛,我进行了两个月的训练,每天练歌6个多小时,一遍遍地打磨作品。”刘臣说,这次比赛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人参加,经过15天的复赛、半决赛、决赛,刘臣拔得头筹。
  北十四道街江边找灵感    
  用心里流淌的音符表达故乡情
  由于父母在音乐启蒙时就教刘臣认五线谱、简谱,再加上从小自学吉他,刘臣比同龄的孩子对音乐的敏锐度更高,大学时刘臣开始自己写歌。2002年,刘臣参加青歌赛演唱的原创音乐作品《人生如海》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好嗓子”。
  “其实写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青歌赛对音乐作品要求很高,想要在青歌赛突围就一定要找到一首适合自己的音乐作品。”刘臣坦言,在不断尝试后他决定买歌,可是几万、几十万的天价创作费、制作费让他望而却步。“穷则思变,我为什么不能尝试自己写歌呢?”于是,由刘臣作词、作曲、演唱的歌曲《人生如海》就这样诞生了,这首音乐作品还被选作电视连续剧《非常保险档案》的主题歌。
  在《人生如海》取得成功后,刘臣在参加全国声乐比赛时也准备了两首原创音乐作品,一首是《是真是假》,另外一首是《来不及告诉你》,两首音乐作品均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随后,刘臣先后为《亲情树》《书香门第》《苍天有眼》《第八个泥人》《情容法难容》《成长》《沉默——使命2》《父亲的脊梁》《最后的王爷》《亲情保卫战》《萧红》《借问英雄何处》等多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主题曲,每首作品的传唱度都极高。
  回到哈师大担任流行音乐系主任后,刘臣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仅编写了流行音乐声乐演唱技巧课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办法,还出版了《流行音乐新探》专著,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追求音乐理想的学生们感受歌唱的快乐。一心扑在教学上,刘臣自然减少了原创音乐创作。
  “是时候为家乡创作些什么了,用心里流淌的音符表达乡情,是我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音乐传播者的职责。”刘臣说,随着演唱作品越来越多,他对歌曲创作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刘臣认为,歌词的创作不用多华丽的辞藻,把老百姓心里所思所想展示出来,就能引起共鸣。
  “曾经远方心念故乡,走多远都记得回家的方向……”最近半个月点阅量超过18万次的《哈尔滨,我眷恋的故乡》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
  《哈尔滨,我眷恋的故乡》这首音乐作品是刘臣今年4月份创作的,5月中旬制作完成上传微信视频号后,引起了无数在外生活的哈尔滨人的共鸣。
  丁香、索菲亚教堂、松花江、太阳岛,这些极具哈尔滨地方特色的关键词配上优美的旋律,让这首歌成为很多人的单曲循环。而刘臣在2021年为新区江畔原创歌曲比赛创作的《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也是一首歌唱家乡哈尔滨的音乐爆品,目前观看量超过80万。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刘臣更先后创作了《等你回家》《英雄的哈尔滨》两首抗疫作品,用音乐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鼓励与抚慰。
  “歌曲创作离不开情。”对家乡的情感就是刘臣的创作源泉,“我最爱逛的地方就是老道外,沿着北十四道街江边走一走,逛逛防洪纪念塔和索菲亚教堂……松花江的水,黑土地的情,给予我创作的灵感。在追求艺术道路的过程中,感恩老师、领导、亲人朋友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在未来,我要用接地气、歌唱家乡的音乐作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哈尔滨故事,让哈尔滨人更加热爱哈尔滨,也希望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哈尔滨,共同建设这座美丽的城市。”刘臣动情地说。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