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营造民生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文章字数:4112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社会和公共管理教研部  闵慧男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中共哈尔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为我市描绘了一幅全面促进共同富裕的民生画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时代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既体现了城市的本质,又适应了城市发展趋势,同时也符合哈尔滨发展的实际
  打造宜居幸福之都体现了城市的本质。城市的存在不仅在于它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归根结底,城市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城市建设要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尺度,以人为标准,使人生活方便,城市应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就是让城市的建设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打造宜居幸福之都适应了城市发展的趋势。从整体发展趋势上来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宜居、绿色、生态、包容等关键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建设宜居幸福城市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居民的生活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因此,城市发展应该更好地满足人民生存、享受以及发展的需要。2020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把“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到国家中长期发展重大战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因此,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是适合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
  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符合哈尔滨发展实际,是奋力推进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必然选择。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当前正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七大都市”奋斗目标,是落实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一系列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五个率先”要求的关键抓手,是推动自身在同类城市中晋位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七大都市”奋斗目标的提出是观念的更新,能更好地指引哈尔滨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折射出新一届市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促进共同富裕的施政理念。同时,《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十四五”时期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城市、美好生活幸福城市。打造宜居幸福之都,能更好地保证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三: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生存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人的需要是社会需要,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城市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和需求息息相关,并与人的发展相适应。人的需要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发展,不断发展的城市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和城市就在这种相互制约和推动中不断螺旋发展。城市发展要以人为本,应该满足人民生存、享受以及发展需要,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准确理解和把握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准确理解和把握宜居幸福城市的内涵、特征
  宜居幸福城市是指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协调发展的同时,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住者在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适宜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同时让人有幸福感的城市。宜居幸福城市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相对是指与它的历史和未来、其他城市、居民的满意状况相比较而言;动态发展是指即使现在成为宜居城市,并不意味着永远都是宜居城市,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城市问题必将产生并需要解决,宜居幸福城市建设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与时俱进、不懈追求。
  宜居幸福城市的主要特征包括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等。同时还应具备如下一些条件:一是经济繁荣发展;二是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文化丰富多彩;四是生活舒适便捷;五是景观优美怡人;六是具有公共安全。
  准确理解和把握哈尔滨的实际
  哈尔滨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哈尔滨由于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战略考虑、系统安排、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原则,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释放城市特色潜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因此入选“202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此前我市也曾获此殊荣。第十五次党代会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完成投资1560亿元,“4+4”现代产业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运行保障力全面提升,获评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民主法治建设巩固拓展。法治哈尔滨、平安哈尔滨建设不断深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拓展升级,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入选“东亚文化之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连涨连增,医保实现市级统筹,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6年的282天增加到310天。这些成绩为我们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哈尔滨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主要影响制约因素。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充分仍是哈尔滨的最大实际,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不高仍是制约哈尔滨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承载能力、公共服务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目前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宜居幸福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耦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最基础、最基本、最有力的就是聚焦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经济基础。而且,民生领域的建设水平也是制约哈尔滨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生压力一年比一年重,困扰百姓生活的问题,最集中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出行等相关领域。让市民感到幸福宜居,我市在冬季供暖、城市交通、社区环境、养老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短板。此外,还有一些“不可见”的软环境,诸如办事不求人、政府工作效率、服务部门态度等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往往更能影响百姓生活质量,然而也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我市这些现实情况不容忽视。
  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对策建议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幸福之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定位。
  要采取有力的举措
  未来五年,哈尔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群众关心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全市人民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红利。一是持续推动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坚持“房住不炒”,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三是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财力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健康哈尔滨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快构建医养结合和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托育有效供给。四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哈尔滨。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防控能力,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创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新时代“东莱精神”,更好利用数字技术,助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能力。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打造功能完善、品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省会城市。一是优化空间布局。老城区有序推进更新改造、功能提升、人口疏解,优化人居环境;新城新区坚持高标准、高品质开发建设,塑造现代城市风貌,提高生活便利度,在产城人融合发展中彰显活力。二是夯实承载功能。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加快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巷道等道路建设,构建便捷高效路网体系。加强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有效治理“城市病”。加强燃气、供热、供排水、污水处理等源网厂站建设及老旧管网改造,完成松花江水源上移。三是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形成“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让城市贴近自然,让生态融入生活。四是增强辐射效应。培育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全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源。加快打造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充分发挥省会经济圈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要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对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思考谋划,加强对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要积极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和抓总优势,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要坚持以制度推进宜居幸福之都建设,比如工作考评制度、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法规、制度、方案等。
  要注意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哈尔滨打造成宜居幸福之都。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