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展望2022
扛起省会担当 努力展现宜居宜业崭新形象增进民生福祉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文章字数:1620

  本报记者 梁可心


  数说2022年
  力争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
  加快推进地铁3号线2期西北环等工程建设;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万人;
  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万个;
  新建智慧图书馆30个;
  新建室外智慧健身驿站10个,在每个城区新建2个门球场。


  实施强省会建设行动
  目标
  努力展现功能完善、品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省会城市新形象。
  优化空间布局
  新城新区坚持高标准、高品质开发建设,老城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功能提升、人口纾解。凸显欧陆风情,保护红色基因,留住“哈尔滨记忆”。
  完善交通功能
  启动过江隧道规划研究,加快推进地铁3号线二期西北环等工程建设,完成东三环快速路主体工程,推进交通管理数字化转型,持续缓解交通拥堵。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强薄弱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抓好违建管控,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抓好保障性住房供给
  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力争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推进松花江水源上移,实施二次供水水质升级;推进热源建设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加强对供暖和物业企业监管。


  改善生态环境
  目标
  加快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
  守护好宝贵生态资源
  扎实开展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三重一改”散煤污染治理,突出抓好何家沟和松浦支渠黑臭水体反弹等问题整改,加强冻雨、暴雪损毁树木补植修复。
  启动“无废城市”创建
  推动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矿山,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落实“气化龙江”战略
  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落实“气化龙江”战略,扩大清洁取暖等方面天然气利用。


  增进民生福祉
  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为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奠定基础。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开展稳就业专项行动,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万人。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
  将职工门诊费用纳入医保
  完善社保体系,适时提高退休人员待遇和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将职工门诊费用纳入医保统筹,扩大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医保付费试点,探索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启动市第一福利院异地新建、第二福利院原址扩建,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实现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万个
  办好普惠性学前教育,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万个,普及公办中小学人工智能创客实验室,完成市少年宫扩容新址建设。落实“双减”要求,加强中小学“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哈尔滨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办好市开放大学。
  落实健康哈尔滨实施行动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市中医院、第六医院新址建设,抓好市第四医院新址、第二医院康复中心、胸科医院综合楼、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在公共场所配置便携式除颤仪。
  新建智慧图书馆30个
  围绕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完成市儿童艺术剧院、话剧院、歌剧院建设改造,引入社会力量开办钢琴博物馆,新建智慧图书馆30个。办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群众性活动。新建室外智慧健身驿站10个,在每个城区新建2个门球场。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哈尔滨
  突出抓好食品、城镇燃气等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构筑城市安全常态化管控和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提升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强化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风险防范。
  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压实“四方责任”,落实“早快准严细实”要求和“九早”措施,强化监测预警及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信息化专业化等能力建设,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加强疫苗接种,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