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大,咋调节?
市第一专科医院医生高泰嵩教您3个小妙招
文章字数:1028

  本报讯(隋欣 记者 刘菊)为了市民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哈尔滨日报社联合哈尔滨市卫健委开启“加强自身健康管理,防疫‘心’知识”专栏。为帮助市民调节负面情绪,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三病房副主任医师高泰嵩。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一些市民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道“最近我总觉得特别紧张,生活中也没什么大事发生,但就是焦虑……”高泰嵩表示,人类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产生紧张、焦虑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和本能。且人类自身可能会不自主的将突发事件扩大化,而夸大的事件作用在人身上时,便会表现为不良情绪,包括紧张、焦虑,甚至是抑郁情绪。
  针对这些情绪,应该如何调节?
  高泰嵩建议,首先面对疫情防控工作,市民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要在正规渠道查询新闻,用正确、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不要轻信一些过分夸大的不实报道。
  其次,市民要正确看待自己身体出现的问题。“有一些市民居家时,长时间不出门,可能会自觉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甚至感觉头晕、乏力、睡眠障碍、吃饭不香、没精神头等。”高泰嵩告诉记者,很多市民从紧张的工作氛围中突然放松居家,生活节奏突然改变,出现不习惯也很正常,不要因此而产生新的焦虑,要学会正视自己的身体状况,顺其自然,给自己调整的时间,这些不适应的症状很快便能缓解。
  除此之外,市民还可以尝试分散注意力,做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看一本好书、听喜欢的歌曲,或者通过网络找一些文化课,通过学习充实自我。高泰嵩强调,市民树立正确认知是非常重要的,要认识到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不用过分夸大,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即可。为帮助市民正确调节情绪,高泰嵩与市民分享三个小妙招:

  调节情绪小妙招

  一是“积极联想法”。大家可以每天花一些时间去联想,10至20分钟即可。在这个时间段里,想一些积极的事情,如生活中快乐的点滴、自己的幸福时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等,有利于去改善情绪问题。

  第二种方法是“身体行为疗法”(运动疗法)。可以在家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可以很好地缓解因长时间不出门导致的头晕、乏力、没有胃口、睡眠障碍等问题。给自己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然后进行适当的锻炼,如在屋里慢走、做一些瑜伽或力量训练等,达到微微出汗即可。
  第三种方法是“生物学疗法”。如呼吸训练,选择坐着、站着等能让自己平静的姿势,平静地做几次自然的呼吸,再进行有意识的深呼吸,吸气之后憋气三秒钟,然后再把气呼出来,再憋气三秒钟,一般重复几次就可以感觉全身放松了,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