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创新驱动 振兴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文章字数:1573
  (上接第一版)
  建龙阿钢前身是西林阿钢,企业自2017年恢复生产以后,产值从2017年的3.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5.29亿元,利润从108万元增长至9617万元,营业收入增长近15倍,利润增长88倍,成为钢铁行业颇具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建龙阿钢的高速成长正是哈尔滨以科技“杠杆”撬动产业突围的一个缩影。过去5年,哈尔滨市通过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等若干措施,积极落实高企资金奖补等政策,实现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2363户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占全省58.4%,同比增长8.1%。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1751户,占全省64%,同比增长48.13%。
  哈尔滨积极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全市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2021年,全市高企净增569户,总数达1751户,同比增长48.1%。
  抢占“智能高地”
  “数字经济”打造澎湃引擎
  前不久,哈尔滨市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哈尔滨以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牵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哈尔滨拥有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自贸试验区等试点示范区,以及科教实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禀赋等资源优势,从多个维度为试验区的创建提供了条件支持。
  以智慧城市小切口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哈尔滨全面推进数据打通、资源共享、云平台建设和平台上软件应用开发,实现了壮大信息产业、提供双创机会、提升城市治理的一举多得,相关产业市场主体年均增长20%以上。
  “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重点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民用航空装备及零部件、增材制造、燃汽轮机、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石墨制品、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不断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1500mm汽轮机末级叶片、大型燃机涡轮机匣整体精铸等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创”无止境,积厚成势。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增重点实验室146家,总数达到228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家,其中省级技术创新中心72家,总数达到289家。
  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28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7家、技术创新中心72家、院士工作站16家。“十三五”期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4项、省科学技术奖1120项,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厚植“双创”热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在哈尔滨科技政策支持下,惠达每年研发投入平均达到营业收入的15%,且每年保持60%以上的增速。”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初海波说,“哈尔滨的双创环境越来越好,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富饶的创业热土。”
  经过多年的在哈发展,惠达在农机作业质量监测传感技术、基于北斗导航的自动驾驶技术、无人机技术以及无人农场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不断推进双创载体建设,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向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市推动“双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平台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实行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奖补实施细则,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提升孵化能力,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双创服务体系。
  截至2021年底,市级以上备案孵化器达到141家,同比增长18.4%。全市孵化面积达100.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4%。整合高校及科技园区、沿街楼宇、政府引导基金等要素,建成了国内最长“创新创业一条街”,科技金融引导、政府资源配置、中外联合技术创新等措施集成发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应用,在孵科技企业超过4933家。
  哈尔滨还加大力度鼓励人才来哈就业创业,大力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专项,构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链条,促进创新型市场主体加速涌现,不断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