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哈工业云为冰城企业加装“最强大脑”
文章字数:1696
本报记者 张立馨 文/摄
先进设备组成的生产线达不到预期产能,能引领产业变革的海量数据企业“消化”不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转型成技术密集型企业……现在,不少工业企业面临着这样的发展困惑,转型升级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哈市一些工业企业尝试在生产、管理中引入龙哈工业云,利用工业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发展的“痛点”。
▲龙哈工业云平台运行图。
龙哈工业云体验中心。
A
会诊断 先进设备有劲使不出,云化系统打通数据“堵点”
方正县新龙米业有限公司是哈市重点稻米加工企业,市场需求连年增长,企业不断扩产,且在仓储、加工、包装等各环节引进了不少性能先进、数字化程度高的设备。可是一台设备调整产能,生产线其他设备也都要跟着调,唐发明每天守在设备旁,但是效率不高。2021年5月,新龙米业引入龙哈工业云为企业“问诊”结果显示为:高能低效,生产设备协作效率低。
龙哈工业云技术团队借助工业云结合新龙米业自身特点,定制了云化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作为数据管理系统,将原粮出入库、稻米加工等上百台套设备的数据“堵点”连通,十多条生产包装线“活”了。
数据共享后,企业的云化系统成了“管家”,代替了“跑腿”,唐发明如今在办公室指挥调整产能。截至目前,龙哈工业云已为哈市10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诊断。
B
能存储 凭经验磨米遇瓶颈,稻米加工有望数字化标准化
哈尔滨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既是稻米深加工企业,又是稻米深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企业。企业凭借自研的智能化加工设备,应用高清摄像头采集照片进行AI色检,观察胚芽米的留胚率,决定胚芽米营养保留多少。而一批胚芽米至少要采集成百上千张样品照片,企业没办法留存大量的照片,但照片及其背后的海量数据却十分重要。
利用龙哈工业云的海量存储能力,工程北米把样品照片和数据存储在云端。新米加工时,工作人员可随时看“云”调整工艺,依据每批稻米的品种、成熟度、粒型和天气等因素,直接用数字化加工工艺指导生产。工程北米副总经理赵阳说,胚芽米的加工以前都是经验活,留胚率的指标不稳定,企业“上云”后,生产的留胚率稳定在95%以上,胚芽米加工工艺的数据化有望引领整个稻米传统加工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懂思考 智能系统“带动”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生产线“减员”九成
材料加工行业,原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机械实现数字化,但产品进出设备、转运等环节都要人工参与。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对数字化有着“苛刻”的追求,不是数字化生产设备,进不了“航天海鹰哈钛”的采购名单。企业按工业互联网架构打造各类数据系统,需要设备采集大量基础数据,为生产决策作依据。数据越多,加工越精细,越少人工参与,设备越智能——过去的全自动制壳生产线需要60名一线生产工人,现在仅需6个人操作。
龙哈工业云在企业原有数据系统基础上重新集成组建主系统,主系统能根据企业管理层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挑选、计算,最终呈现的数据高效且精准。这既得益于一线设备海量数据采集,还得益于主系统算法先进。目前,该企业钛合金精密加工的80多个工序全部实现数据化提取,标准化解析。
这个“最强大脑”让“海鹰哈钛”入选了我省智能工厂重点培育库,未来龙哈工业云为企业建设的云服务系统,还会让订单用户像查快递一样查询企业产品流转到哪一步骤。
龙哈工业云
龙哈工业云是由哈尔滨市政府投资建设,黑龙江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以哈市为核心,面向我省制造业企业和重点产业聚集区打造的全省首个区域性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龙哈工业云依托航天云网INDICS平台(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延伸扩展本地特色功能,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智能诊断、协作需求对接等多项公共服务,现平台企业发布产品能力1300余条,为企业嫁接供需对接平台。同时,推动工业企业上云,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化改造,盘活工业资源,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龙哈工业云平台现有供需对接、应用商店、专家资源等八大核心公共服务板块,食品行业专区、装备制造专区、劳务资源专区等六个产业专区和一个政务专区。新增政策申报板块和龙哈工业云移动端力争在今年3月末上线,为企业上云提供便利条件。
截至目前,龙哈工业云平台已有全省2000多家企业注册、完成设备接入4000多台,涵盖精品工业云化软件10余款。